街头古镇是此次我到天台旅行的最后一站。听朋友讲起街头古镇是经过后期整修的,并非完全保留了最初的原始模样,也因为街头古镇靠近高速,朋友安排吃了晚饭直接从街头上高速返回,所以一开始,我对街头并没有太多期望值。

沿着古街的东头进去,入眼便看到新修的一个城门,现代化的装扮让我心里就更少了些期许,想着商业气息果然是浓烈了些。直到走到一处三板桥的小巷上,就有了古镇的内涵和文化的韵味。转过一个弯,街道忽然变得又大又直,清一色的临街店铺,全是木结构的2层楼房,一楼开店,2楼住家,2楼的隔板上全是红色的毛主席语录,仿佛一下穿越到了五六十年代,回到了那激情澎湃的岁月。

古街很长,巷子很多,越往深处走,越能发现它悠久的历史文化。据说古街有1154米,17条巷子,86条弄堂,以东西古街为主轴,辅以各条巷弄与古街相接。街头巷子里的古民居建筑以四合院建筑为主,最为典型的称为"三推九明堂",现存主要古民居有"曹氏民居"、"潘氏民居"、"余氏居"和"许氏民居"等。

在古街上还建有骑楼、戏台,中街还建有一个龙母殿。路面全用鹅卵石拼砌而成,有扇面形、方形、金钱形等图案。

据了解,街头古镇有1500多年的历史,属清代中晚期建筑,曾经是天台通往磐安的重要驿站,所以形成了一个繁华的集市。沿街原有商铺两百多家,四十多个行业,每逢农历二、七集市日,周边群众都来赶集,老街上人流如潮,比肩继踵,热闹非凡。

行走在街头老街,如同读一本老书,历经岁月涤荡,刻录生活痕迹。古老的文脉融入日常,传承发展。翻开了就舍不得合上,每一页都是崭新的开始,脑海中的记忆场景,也随着步履的向前,放映而过,仿佛置身于江湖而又脱离于世俗。

横跨在镇西西溪的石板桥,在夕阳下,和着哗哗的流水,弹奏着千年辉煌的歌谣,随风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