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 医疗器械商业评论

美国时间6月12日,医疗器械行业网站 MassDevice和Medical Design & Outsourcing 发布了最新的全球10大骨科器械公司排行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无疑是全球骨科市场剧变的一年。

一方面,新冠疫情负面影响渐趋消退,骨科手术全面复苏,日前GlobalData预测,整个骨科设备市场将达到近500亿美元(约合3658亿人民币),这也使得10大骨科头部械企2023 年的收入情况皆有所提振。

另一方面,受全行业降本增效影响,板块调整、裁员重组在几大骨科巨头之间接连发生。其中包括强生、捷迈邦美的裁员重组,施乐辉的收购,以及Orthofix & SeaSpine 、NuVasive & Globus Medical 、Enovis & Lima的合体等。

伴随系列行情震荡,头部械企们的排位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其中,Conmed与Alphatec两家新面孔成功进身10强,而剥离自捷迈邦美的ZimVie则遗憾落榜。

排名前三甲里,强生骨科年收入达到了89亿美元,以2亿美元优势“险胜”史赛克夺回全球骨科第一霸主的宝座;排列第二的史赛克收入也较去年大涨10.5%,尽管错失榜首实力仍不容小觑;位列第三的捷迈邦美年收入额达到74亿美元,与强生、史赛克差距进一步缩小。

Top10具体榜单公布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医疗器械商业评论整理自MASS DEVICE

J&J – DePuy Synthes 强生骨科

裁员重组聚焦核心

01

年度情况

2023年,全球骨科市场的顶级玩家队列中,强生医疗重返榜首,成为最大赢家。

在轰轰烈烈的重组变革下,强生骨科2023年销售额达到了89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了4.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细分市场上看,髋关节和膝关节业务增长态势一如既往,膝盖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最近增加的产品组合,比如VELYS机器人辅助解决方案等。

而创伤、脊柱/运动等业务增长情况更是实现了由负到正的跨越。

其中,创伤方面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新品上市,脊柱、运动和其他领域的增长主要是由数字解决方案、肩关节、运动和颅颌面产品推动。

最新动向与未来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除新品上市带来的业绩成长外,强生此次排名反超史赛克还与榜单统计方式变化有一定关系。

近年来,史赛克已不仅仅是一家骨科设备公司,其产线覆盖从内窥镜设备到脑外科技术再到紧急除颤器等多个领域,因此本次统计将其非骨科板块做了剔除,更公平的对比下强生略胜一筹。

就在几日前,强生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Velys获得了FDA批准,该产品已被确定可以助力其从史赛克等对手中搏回市场份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往的十几年中,Stryker 2013 年便率先在机器人领域bought Mako Surgical建立了对强生的领先优势。

而Zimmer Biomet received 510(k) clearance 于 2019 年进入市场,用于其 Rosa 膝关节系统。

强生公司花了更长的时间才进入市场。

如今随着Velys的获批,强生骨科也迎来了新的竞技筹码。

Stryker史赛克

密集创新,保持业绩高增

02

年度情况

史赛克2023年的业绩依旧可圈可点。

2023年史赛克维持了上一年度的板块划分,大体分为手术和神经技术业务骨科和脊椎业务两大板块,其中前者占比近58%,后者占比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上一年对比看,膝盖、创伤和四肢业务涨幅成扩大态势,臀部业务涨幅略有收缩但仍维持在两位数的增长。

区域业务中,美国及国际地区皆表现优异。

最新动向与未来预期

史赛克的大获成功的一大原因得益于其用于膝关节和髋关节手术的 Mako 手术机器人系统。

去年,Mako 系统在全球的手术量突破了 100 万例。

预计 Mako 新的一年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肩部和脊柱应用计划于 2024 年晚些时候推出。

今年2月,史赛克首席执行官 Kevin Lobo 在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电视采访时也表示,公司计划大幅增加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

市场竞争方面,强生骨科和史赛克已经是十几年的老对手,这两家频繁轮座骨科榜首的巨头在新一年的对手戏仍颇具看点。

在去年的较量中,尽管以收入额度计算,强生胜出,仍是史赛克略胜一筹,在体量接近的基本面上,明年史赛克可能会重回榜首。

Zimmer Biomet捷迈邦美

业绩向上,股市向下,分拆、转型注重创新

03

年度情况

骨科械企top3中,不同于史赛克、强生等多领域布局趋向,捷迈邦美的主营业务相对更为聚焦(集中在骨科)。

过去的一年里,捷迈邦美换帅,大变动下其全年业务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年报显示,捷迈邦美全年持续经营业务净销售额为73.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

在细分领域中,膝关节营收占比贡献依旧最大,增长率也最高。外科、运动医学等业务也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较2022年有了较好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区业务上,58%的业务来自美国地区,美国与国际地区均实现了6%-7%的涨幅。

最新动向与未来预期

同史赛克一样,捷迈邦美也将押注创新,致力于构建创新产品组合,围绕其手术机器人系统、手术规划和数字健康工具构建一系列产品和服务。

最近,捷迈邦美同意分销 Think Surgical 的用于 TKA 的 TMINI 微型机器人系统,此举为捷迈邦美的旗舰 Rosa 手术机器人产品组合提供了手持机器人选项。

Medtronic美敦力

全球脊柱巨头稳重有进

04

年度情况

美敦力的骨科业务隶属于其神经调节部门。包括核心脊柱业务&生物制品、神经外科支持业务以及中国骨科业务(康辉)三大业务板块。

在上个月公示的2024财年业绩中,该业务实现了47.56亿营收,成为集团除糖尿病业务外增长最快的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新动向与未来预期

就在上月末,世界脊柱健康日前夕,美敦力公司宣布其全新升级的Mazor X™鹰领脊柱外科机器人一体化平台正式在中国上市。

正式上市的Mazor X™️鹰领脊柱外科机器人一体化平台,在原有基础的全维升级,具备全局预见、全程精准、全维可视的三大特点。

凭借先进的手术规划系统和更高算法的人工智能系统,美敦力的脊柱外科智能化时代再进了一步。

Smith+Nephew施乐辉

CEO加薪风波,着手并购实现增长

05

年度情况

施乐辉成立于1856年,距今已有167年的历史,目前市值已超过90亿美元,是仅次于强生、史赛克、捷迈邦美和美敦力的第五大骨科巨头。

2023年里,施乐辉骨科基础增长5.7%,首席执行官迪帕克·纳特 (Deepak Nath) 表示:

“我对我们 2023 年的整体表现感到满意,在充满挑战的宏观环境下,我们的交易利润率取得了重大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mith+Nephew 的增长战略基于三大支柱:

  • 首先,巩固基础业务与核心产品组合。

  • 第二,优化资源与投资,加速盈利增长。

  • 第三,通过投资创新和收购,继续进行自我转型。

去年11月末,施乐辉宣布以合计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亿)的价格对运动医学领先制造商CartiHeal展开收购。

据了解,此次收购为这家械企巨头自2019年6.6亿美元收购Osiris Therapeutics后最大的一笔并购投资。

最新动向与未来预期

就在昨日,施乐辉宣布推出其新的 CorioGraph 术前规划和建模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平台专为Cori 手术机器人系统打造,为部分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提供了解决方案。

据新闻稿称,Cori 是唯一一款提供术中无图像或基于图像配准的骨科机器人辅助系统,外科医生可以选择是否进行术前 MRI 扫描。

Smith + Nephew 表示,Steven Haas 博士使用 CorioGraph 和 RI.Knee Robotics 3.0 软件执行了首批手术。

“我们现在真正实现了手术个性化,并借助 RI.Knee 3.0 和 CorioGraph 服务提高了效率,”Haas表示。“提供选择正确成像方式的能力代表了个性化患者护理的下一个范例,并将骨科机器人技术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Smith+Nephew 凭借超过 15 年的临床经验和超过 35 万个基于图像的手术计划,开发了 CorioGraph 服务。该公司设计该服务是为了优化手术程序,并与 RI.Knee 3.0 结合提高术中效率。

Smith+Nephew 重建与机器人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 Mayank Shandil 表示:“CorioGraph 术前规划和建模服务的推出标志着个性化手术和机器人生态系统的进化迈出了新的一步。结合 Cori 数字张紧器,这将进一步提高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效率。

结 语

不难看出,在未来征程中,这几大骨科巨头纷纷将目光聚焦在机器人和数字化领域,着力探索着医疗科技的新边界。

那么新的竞技中,谁将是下一个赢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剖析头部械企热点事件,

洞察尖端产品的“前世今生”

【医疗器械商业评论】带你深挖中国医械行业新蓝海!

#2023年中国MRI报告

#2023年中国CT报告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

#中国医院信息状况调查2021-2022

#医用超声#内窥镜#监护#心脏电生理#康复#生殖健康#口腔#医美#家用医疗设备领域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