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在世时,人们就已经开始收藏他的作品,最初是在琅琊王氏内部,之后与他交好的谢家、桓家也把他的作品当作宝贝。到了南朝,王羲之的书法更加受欢迎,梁武帝萧衍命人集王字,编成了大名鼎鼎的《千字文》,这也是官方收藏王羲之法帖的第一个高峰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是“书圣”的铁杆粉丝,他倾尽全力,搜集到了真迹上千纸,命崇文馆学士和臣子们临摹拓印,这也为后来王羲之真迹失传后,我们仍能一睹其书风采提供了便利。不过,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王羲之的伪作开始泛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这些伪作的存在,导致唐代出现了批评王羲之的言论。比如张彦远说:“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韩愈也批评:“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这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看到的王羲之书法,柔美有余而遒劲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您阅读过唐代以前评价王羲之的书论,就能发现这并不符合事实,梁武帝说王羲之的字:“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这才是“书圣”笔法的真实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美教授邱振中认为,只有符合“遒劲”“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才真正出自王羲之之手。结合历代书法家的考证和中外博物馆的藏品,邱振中认为,只有这九帖才是“真迹”,其他的作品极大概率是伪作,连《兰亭序》都不例外。这九帖是:《丧乱得示二谢》三帖、《频有哀祸孔侍中忧悬》三帖和《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熟知的《快雪时晴帖》《兰亭序》很有可能是假的。原因有二:《快雪》行笔柔媚少力,笔画牵丝缠绕而呈现出虚飘感,转折处、收笔处的处理,很符合宋代人的书写习惯。而根据考古出土的文物以及历代文论、书论,说明在王羲之生活的年代,并没有成熟的行书,《兰亭序》美得并不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九帖曾藏于唐内宫之中,原帖毁于战乱,幸运的是,摹本得以保留,它们被日本遣唐使带回国去,因此极少见于历史记载。这九帖尘封千年,能满足您对魏晋笔法的一切想象。如《丧乱帖》写于王羲之悲愤之时,用笔苍劲而自然,笔随心走,笔画、结字、用墨随情绪起伏,字字细腻精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能把这九帖临摹通透,将其中蕴含的笔法研究透彻,书法也就卓然有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经过多方努力,将这九件书法合成一件《王羲之九帖》,对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并进行了纯手工装裱,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