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有一个“千古遗憾”,它就是“王羲之无真迹”。作为书坛最有地位的名家,也是徒子徒孙最多的古人,“书圣”确凿无疑的真迹竟然一件不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那些能比肩原版的“钩填本”,也基本上流到国外,藏在日本和美国的博物馆。“神龙本”《兰亭序》虽然经典,但真伪历来存在争议,特别是东晋文物的出土,都在证明王羲之生活的年代,并没有这么成熟的行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习行书,王羲之是绕不过去的,如果我们不能以最真实可靠的作品为字帖,那么即使再勤奋苦练,最终也会南辕北辙,甚至误入歧途。所以,选择合适的法帖是最重要的事。学王羲之行书的朋友,往往选择《圣教序》,它是怀仁禅师耗时二十多年,从王羲之真迹中选字集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它存在两个缺点:其一,由于集字,行气不够连贯自然,我们能从中学到笔法,却很难学到章法。其二,此作上手容易,但很难出成果,不少人临摹得很好,但到了自己创作时,就不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近些年,陕西发现了王羲之一件真迹,不仅填补了历史空白,也被誉为是“王羲之行书百科全书”,它就是《行书道德经》。此作煌煌巨著,总计5100余字,体量是《圣教序》的2倍、《兰亭序》的15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书道德经》是根据王羲之原稿摹勒上石的,虽然原作已失,但我们依然能从这块碑刻真迹中领略王羲之行书的巅峰水平。此作是他所有行书中字数最多的一件,而《道德经》这一题材也是王羲之平时写得最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代书法家褚遂良证实,王羲之平时换鹅,用得是《道德经》而非《黄庭经》:“右道德经乃晋王羲之遗山阴刘道士书,道士以鹅群献右军者是也。”而这些《道德经》以小楷最多,这件行书版本的出土,称得上是“史无前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碑是唐太宗主持下摹刻的,当时的刻工在原稿基础上,又遴选了羲之其他真迹中的字,填补原稿缺损和损坏的部分。在镌刻时,尤为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开合向背以及笔意连接,所以气息浑然天成,如同王羲之亲笔书写,这一点比《圣教序》更优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保存妥当,此作几乎没有字口漫漶的字情况,清晰程度极高,连笔画细节理路都纤毫毕现,对于学习者而言,非常方便。《行书道德经》全篇不重复的字超过4000个,涵盖日常生活所用,把它临摹透彻,行书创作就够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王羲之《行书道德经》进行了超高清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我们还添加释文对应,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