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雷歌

是时候重新定义中国的“智能汽车”了。

在仰望U8出来以前,普通人对知道的智能汽车的配置认识,智能汽车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硬件上大概是这几样: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智驾芯片。

仰望U8出来以后,只要一提起它,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能河里游泳,能原地掉头。但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仰望U8还有几个不外显的内核智能科技,那就是它的红外线夜视功能、卫星通信和车载无人机。

这些功能和激光雷达+智驾芯片的叠加,给中国“智能汽车”拓宽了定义:原来智能汽车还可以这样造、这样玩。

如果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智驾芯片的智能汽车,是提升人们对汽车的信心,那么叠加了红外夜视+卫星通信功能的汽车,则提升了人们对自己开车的信心。

没错,一个是对车的信心,一个是对人的信心。

那么,这种信心是怎么实现的呢?这就要从背后的技术说起了。

自适应红外夜视,让夜晚开车更有信心了

红外夜视搭载在汽车上,虽然不是比亚迪首创,但仰望U8大大优化了它的功能方案。

目前行业主流的红外夜视方案大多是“远”红外方案。仰望U8越野玩家版配备的是“远近红外夜视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智能化,它可根据行驶环境和气候环境,自动识别开启系统,切换远、近工作模式。

可以这样说,单纯的“远红外方案”只是一种简单的硬件功能。而叠加了智能芯片后的“远近红外夜视系统”是智能化的自适应方案。

据仰望官方信息,这套方案的近红外夜视摄像头分辨率达1920*1080,远红外夜视摄像头分辨率达640*512。这样一来,不光使汽车在识别外部环境时更精准,人在识别路况时也更精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关键的是,这套红外夜视方案,有比激光雷达更远的探测距离,仰望官方数据显示,当车速达到120km/h时,行车的安全车距为120m,仰望U8越野玩家版的夜视系统探测距离达300m,远超安全距离。要知道,当前车载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都只有200米左右。

这种自适应远近红外夜视方案,在夜晚,雨雪、风沙、雾霾等能见度较低的天气时,都可全天候工作。数据显示,人们夜间行驶时间占总驾驶时间的25%,但是60%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夜间,事故概率是白天的4倍多。因此,配备了红外夜视系统的仰望U8,无疑能给驾驶者带来更强的驾驶信心和安全性。

卫星通信,不怕穿越无人区没信号

仰望U8越野玩家版的卫星通信功能,再一次强化了车主的信心。

当你在无人区穿越、偏僻地方野营陷入困境的时候,在国内任何没有三大电信运营商信号的地方,这个卫星通信功能,能让你和外界取得联系。

“联系”当然只是一种浅显的说法,用术语来说,这套卫星通信系统支持双向语音通话、双向短消息通信、紧急呼叫、GPS/北斗定位功能。

我们通过仰望官方得知,这套卫星通信系统是比亚迪和中国电信联合开发,背后终端卫星是“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这套卫星通信功能的最大特点是既可以车载,也可以拆卸手持通话,这意味着即使车辆被困,人们可以拆卸卫星电话一边寻找出路一边求救。其他特点还有如能适用零下40摄氏度至零下85摄氏度环境,使用寿命不低于10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载无人机,可以娱乐也可以实用

仰望U8越野玩家版的第三个黑科技是“车载无人机”。这一功能最强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全程无需手动接触。

仰望官方表述是“深度融合的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通俗来理解,就是实现了汽车车机与无人机的操作系统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表现形式是,从起飞、伴飞、拍照、降落、换电、充电全流程的自动化,这些流程可以通过中控屏或语音交互控制。无人机起飞后,它的语音提醒、仿真起飞音效、氛围灯律动等,也会传导给车机中控品。至于为什么能实现自动换电池/充电,原因在于无人机舱内配备了全自动的机械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配备的无人机除了玩乐性的拍照/视频之外,还有更为实用的功能,那就是探路、检测等功能。

试想下,一个科考队能用仰望U8做的事情,意味着能用它进行地理探测和生物监测。一个组队穿越无人区的车队,无人机也可以用来寻找队友,勘探前方路况。这才是“陆空协作”的最大实用价值。

我们需要更多的智能科技普及

仰望U8上的创新性智能科技当然并不止上述三点,其他如70英寸的AR-HUD能在驾驶位前方形成一个3D立体图像,行业首创的易四方泊车等技术,都扩展了当下中国智能汽车的定义。

中国的汽车智能科技仍在不断迭代更新,“智能汽车”的定义也在丰富,就像4年前车载激光雷达还是少见的智能硬件一样,每一次行业前行者的试用、试行,都给用户体验和行业革新带来震动,我们也期待“红外夜视”这类能显著提升行车安全性的功能,能在更多车型上普及,并通过市场规模化降低成本,给更多车主带去安全。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