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自古以来就是战略品,在古代私自贩盐更是死罪,宋代甚至有相关法律明文规定。贩卖盐数量达到10斤就处以死刑,可见盐的重要性。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盐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学会了通过煎煮海水,从而获得盐。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福建就出土的煎盐器具,足以证明这一点。《说文解字》中也有记载:“古者夙沙初鬻海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分享一种非常奇特的植物,它的果实会产“盐”,甚至在古代山区的老百姓,还会用它来代替盐食用,这种植物就是赫赫有名的盐肤木,它的果实则称之为“盐麸(fu)子”。正因为盐肤木会产盐,所以它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咸的树,如果你的家乡也有这种植物,你家又刚好缺盐,那么你可以试试用它代替盐来炒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盐肤木,又称盐麸木、盐霜柏、盐酸木、敷烟树、五倍子树,它是漆树科、盐麸木属落叶小乔木植物,和漆树是同门师兄弟。盐肤木,其根可吸取土壤中的盐分,夏天的时候它会通过分泌“汗液”,在它的树干或者果实上面形成雪白色的白霜。而这个霜非常的咸,近似盐,故而得名盐肤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盐肤木别看是小灌木,事实上它最高的时候是可以长达10米以上的。它的树干棕褐色,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小皮孔。叶子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还有翅状的托叶,辨识度非常大高的。它的花期夏季,每年8、9月份左右,花非常的小,但是非常的多,是很好的一种蜜源植物,花呈黄白色。它的果期在秋季,果实球形,成熟之后变成红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收录这种植物,书中还对它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写到:“盐肤木,木状如椿,其叶两两对生,长而有齿,面青背白,有细毛,味酸。正叶之下,节节两边,有直叶贴茎,如箭羽状。五、六月开花,青黄色成穗,一枝累累。七月结子,大如细豆而扁,生青,熟微紫色。其核淡绿,状如肾形”。描述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盐肤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这种植物除了新疆、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以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常见于深山的灌木丛或者疏林中。盐肤木是一种全身是宝的植物,价值非常高,有食用价值也有药用价值,食药两用。

盐肤木的食用价值

盐肤木的果实是可以食用的,不过因为太酸太盐,一般人们并不将它作为野果来食用。而是将它的果实采摘回去之后,打下上面的白色霜状物来炒菜吃或者直接炒菜吃,代替盐来食用。宋代《本草图经》中就有记载:“盐麸子生吴、蜀山谷......上有盐似雪,可为羹用。岭南人取子为末食之,酸咸止渴,将以防瘴”。意思是说,在盐肤木的上面的盐白色雪,可以用来做菜。岭南的山人,则喜欢将它的籽捣碎直接吃,味道酸咸,可以用来防瘴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本草纲目》中已有古人将盐肤木作为盐来食用的记载,书中言:“盐肤木,核外薄皮上有薄盐,小儿食之,滇、蜀人采为木盐”。可见古代盐的紧缺性,古人没有盐的时候就会用它来代替。

盐肤木的药用价值

盐肤木是食药两用植物,既可以吃,同时也是非常有名的中药材。其盐肤木的花、叶、根、果都是可以入药的,其中果实的价值最高,药用名称之为特别是它的果实盐麸子或盐肤子。盐麸子一般10月份,果实成熟的时候采摘鲜用或者晒干备用。有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本草求原》中就有记载:“盐麸子治下血,血痢,功同五倍(五倍子)”。此外在《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盐麸子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肾,消毒,止痢收汗。治风湿,眼病”。可见这种植物其价值是非常高的,农民朋友了解了吗?如果你的家乡也有这种植物,那就要好好珍惜了。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大家对于盐肤木了解了吗?你吃过盐肤子吗?在你的家乡有盐肤木这种植物吗?大家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