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面作为一个“国民品类”,是中国老百姓的主食之一,消费频次高、刚需,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粉面的百地百味、口味差异使得粉面细分品类众多。汤底、浇头、码子的不同制作方式及其混合搭配的方式,也造就了不同地域口味的独特性。

近年来,粉面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兰州拉面、新疆米粉、螺蛳粉、云南米线等都是粉面赛道种较为热门的细分品类,并在赛道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例如,云南米线赛道的代表品牌大鼓米线,就在市场上有着不小的体量。

始创于2012年的大鼓米线,在上海松江开出了第一家店,截止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五百多家门店的连锁品牌。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成功开设将近40余家门店。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向全球辐射的商业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准聚焦品类的品牌,往往可以更快地占领消费者心智,云南米线品牌要如何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不一样的“记忆点”?大鼓米线又是如何破圈的?

优化升级供应链,推动产品标准提升

目前,我国的米粉赛道正在经历品类升级的过程,不少品牌都更加注重后端的供应链、中央厨房的建设,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供应,大鼓米线也是如此。

SKU丰富的大鼓米线,在山东投入上亿元建设了占地80亩的供应链工厂,集生产、加工、仓储、冷链配送、销售于一体,主要建设有冷链物流省际储配中心和大鼓米线高端食品料包欧美出口生产基地,其中冷链物流省际储配中心是大鼓米线的母公司正新集团在全国布局的20个大区域省际储配中心基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大鼓米线还严格实施食品安全全方位管控工程,在原物料采购中。严格对所有供应商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估确保每批次原物料符合标准要求。从产品源头严格把控,到中央厨房体系的精准搭建,再到分仓布局与冷链配送的全方位优化,大鼓米线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供应链体系,掌控原材料的选购、加工和配送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店使用中央厨房预处理过的食材,在用餐高峰期时可以快速出餐,定制瓦罐,不沸腾不出餐,在标准化的同时,又保留了传统锅气。食材使用速度快,保持新鲜的同时减少损耗。此外,自建供应链还使得大鼓米线能够灵活地调整产品种类和口味,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云南米粉的跨地域普及,为全国乃至全球化开店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细运营实现门店高速扩张

大鼓米线之所以能够实现门店的高速扩张,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总部在产品、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精细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产品方面,大鼓米线注重产品创新和时令新品推出,以吸引更多客户。目前大鼓米线除了热销的米线产品外,还推出了自助小火锅、石锅下饭菜、大鼓炒饭等系列,并将过桥罐罐米线、番茄罐罐米线、麻辣罐罐米线等产品的价格压低至20元以下,回到了十年前的消费水平,销量直线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成本端,大鼓米线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仓储物流网络,实现高频及时的配送服务,配合其强大的供应链系统和管理系统,精简后厨流程,降低人力成本。凭借小面积、少人工、高效率的门店模型,大鼓米线实现快速扩店。

在管理方面,大鼓米线为门店提供线上营运和管理服务。新店开业后持续提供日常营运支持。包括营运督导和品控督导到门店指导工作,门店人员培训,门店货品协调,微信远程管理,后台系统数据维护,门店活动策划,门店数据分析以及平时对门店的日常管理等。此外,大鼓米线还全面参与门店的规划、选址以及采购、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等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米线的消费周期长、黏性好,能够引导消费者有一个良性循环。从品牌情况来看,整个云南米线品类走出的品牌屈指可数,建立更大众、更有记忆点的品牌优势,抢占消费者心智,是大鼓米线的探索路径之一。大鼓米线的做法拓展了品类的溢价空间,提高了客单价,为曾经“有品类无品牌”的云南米线赛道带来了极大的拓展空间。

可以预见,在头部品牌的带领之下,云南米线赛道在2024年将有更多新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