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假又再次来临,传古老而传统的端午节,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其由来,一直众说纷纭,不过最广为人知的还是“纪念屈原”之说。
作为屈原故国的楚地湖北鄂州,更是对端午节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湖北鄂州民间的传统习俗中,端午节这天仪式相当隆重,有采艾、挂艾、炸糖坨、祭祖、涂雄黄酒、沐浴等一些列的活动。
采艾
鄂州人会在端午节这天早早的起床,去田间地头采摘带露水的新鲜艾草,笔者记得小时候,端午节这天奶奶会六点钟起床去村子的后山上割蒿子草,鄂州方言称艾蒿为蒿子草,据奶奶说早晨的艾草药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这一点,《诗经·王风·采葛》中就有记载:“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萧”和“艾”都是艾草的一种。
挂艾
端午节这天挂艾草于门上是全国统一习俗,但是,在鄂州传统习俗中,认为艾草挂得越早越能带来好运,最迟也不要超过端午节的中午。同时,挂艾草还要和香蒲搭配在一起,鄂州民间传说香蒲和艾草为西楚霸王项羽死后宝剑与剑穗所化,具有镇宅辟邪的作用。
正所谓“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时,鄂州的人们有采摘香蒲和艾蒿摆正置于门楣之上和祖先神位两侧的习惯,而不是倒挂,寓意出入平安,驱邪避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认为,端午节一到,夏季炎热天气就到了,天气炎热,自然界的各种飞虫走兽开始兴盛,包括一些有毒的小动物,比如毒蛇、蟾蜍、蝎子、蜈蚣等也会活跃起来,正所谓“端午到,五毒出”。而艾草因为有独特的浓郁香气,被认为可以辟邪、祛毒,让各种毒物不敢靠近,因此人们纷纷在端午节悬挂艾草。
这一点,最早详细记载在南北朝古鄂州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其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端午节前后艾草里含艾油最多,其中蕴含的挥发性芳香油会产生奇特的芳香,用它来驱病、防蚊虫、净化空气功效最好。所以,端午节人们就会争相采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根据史料晋.《风土志》记载:“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意思就是说,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世界三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的古鄂州,每逢端午佳节之时,古鄂州人是将艾草编剪黏贴在剪纸成老虎的形状,或者是宝剑形状,亦或者是神仙模样的的彩画上,而后贴于门楣和窗棂之上,用来辟邪,当时还给其取了个文雅好听的名字,叫做‘艾虎’。

挂完艾草,接下来就是炸糖坨和祭祖等仪式了,这一点小编已经在前面文章中单独就美食篇幅介绍过了,这里就不再做过多复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涂雄黄酒

上午举办完端午节各种正式官方仪式后,中午趁着一家人开开心心,和和睦睦齐聚一堂吃吃喝喝庆祝之时,鄂州人还有以雄黄酒涂抹于小孩额头和四肢躯干的习俗,传闻可驱避毒虫。

具体做法方法是用雄黄粉和酒水,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而后就是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以预防五毒之害,求平安化解灾害,防虫豸不叮。

同时,还会在屋前屋后、墙脚房檐等地方喷洒雄黄酒,祛除病源以达到预防疾病、减少传染病的目的。古书中也记载:“雄黄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涂抹雄黄的原有,据说是当年屈原投江之后,楚地古鄂州的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

其中,一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于是,端午节给小孩子涂抹雄黄酒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艾浴

《楚辞》记载:“浴兰汤兮沐芳华。”意思是在端午节用艾叶水洗澡,其也是鄂州人端午佳节习俗之一,寓意是驱邪避瘟。

用艾叶防瘟疫的方法由来已久,是我国防瘟疫的功臣,而现代医药学中,也证明了艾草有抗菌抗病毒的效果,所以用它来泡水洗澡的话,对我们身体是有很大好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叶泡水非常简单,将新鲜的艾叶放到洗澡盆中用热水浸泡10分钟左右,接着将艾叶拿出来,等调整水温到适宜的温度就能进行沐浴了。用艾叶泡水洗澡,能消除身上长的小红疙瘩、对湿疹也有一定的好处。

插艾草、吃粽子,画雄黄,悼屈原。时至今日,端午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佳节那么简单,它饱含着深厚的文化韵味,滋养浓郁的家国情怀,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是蕴含着温暖的亲情,抚慰着人心,是国人永远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