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要“发个光”,就不会悄无声息的。这正反映了它的野心,想在南亚地区霸占鳌头。

早年间,印度四处招摇,尤其对邻国锡金下手狠,一不小心就把人家合并了,变成了自己的一个邦。这虽然让它地盘变大了,但也惹来了一堆烦恼,至今都没摆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喜马拉雅山里有个地方叫锡金,真是个好地方,美景多到数不清,还有世界上第三高的山峰干城章嘉峰就杵在那儿。这不只是个风景点,以前还是个战略要地,连接了恒河平原和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锡金的历史可不少,先是吐蕃的一部分,后来自己成了个小王国。但好景不长,到了清朝,锡金还能依赖大清帮忙抗敌,可等到大清没落,锡金的短板也跟着露馅了。

1887年,英国人来了,直接占了锡金,连锡金王都被抓去了印度。英国人的心眼儿真多,还悄悄地安排一帮尼泊尔人搬进锡金,想从中作梗,就这样在各国的摆弄间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风雨。

二战刚过,锡金这块地,大英帝国也就黄了,基本就撒手不管了,终于能松口气了吧?但是印度立刻就开始眼馋锡金。看上去,印度自认为是新的大佬,不只想在政治上搞点动作,连军事上也想露露手脚,比如说,直接把锡金纳入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边陲小国一听印度两字就紧张,虽然经济上离不开印度,但这心里头可不痛快。印度对锡金下手,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地势优势——锡金的位置相对于印度东北角那块薄弱的地带太重要了。

印度刚独立,马上就把锡金看作自己的小弟,还搞个名头叫“保护国”,意思差不多是“我说了算”。时间一长,锡金想反抗都难上加难。

到了1968年,锡金的老百姓和他们的国王实在受够了,在首都大街上强烈抗议,要求独立自主。但对印度来说,这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它仗着背后有大国撑腰,实力雄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5年,印度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先是把锡金国王的护卫队给解散了,让国王孤立无援,紧接着就迫使国王“下课”。搞了一系列政治手段后,锡金国也就成为了历史,变成了印度的一部分。

锡金人看着自家地盘被印度一步步吞并,主权没了,谁能忍?他们多次反抗,结果却是被印度军队狠狠压制。为了把锡金紧紧控制在手,印度对这片新地施加了严格管制,外人想进都难,意图将锡金与世隔绝,和自己同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不止在政治和军事上下功夫,文化同化也用心良苦。锡金的街头到处都是印度文化的影子,连信仰都被印度同化了,锡金人的历史和文化被一点点抹去。

虽然在地图上锡金已经不再是个国家了,但海外的锡金皇室还没放弃复国梦。1982年,锡金的第13代国王加冕,直言不接受印度的统治。印度虽然尝试通过经济援助来赢得锡金人的心,可是民间依旧会有种种不满和紧张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吞并锡金虽然在短期内看似提升了不少实力,但其内部的文化多元和民族矛盾,也成为了印度发展的一个难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更多文章可查看世界历史网公众号(shijielishi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