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水果的季节,桃子、西瓜、樱桃等五颜六色的水果数不胜数,能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每年6月,我们都会在超市和街边小摊看到诱人的桃子。因为供应量大,桃子的价格也适中,是普通家庭常买的水果。

按道理来说,6月应该是桃子的热销期,但奇怪的是买桃子的人并不多,最后桃子引来苍蝇也没引来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果农一年忙到头就指着这些桃子生活,销量却不如预期,老果农坦言这四个原因很现实很残酷。

一、替代品多

6月份虽然是桃子大量上市的季节,但也是其他水果成熟上市的季节,荔枝、杨梅、西瓜、芒果等水果随处可见。

这些替代品都是消费者的选择,而且6月份的水果C位不是桃子,而是西瓜和樱桃。

摊贩上红彤彤的西瓜和樱桃构成了夜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颜色越鲜艳越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围观,形成西瓜和樱桃热销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西瓜和樱桃的价格也不贵,桃子失去了价格优势,消费者自然会选择有食欲又便宜的西瓜和樱桃。

今年蓝莓、樱桃、榴莲等奢侈品水果价格大跳水,从百元一斤到十块钱三盒,已经降到历史最低价。

樱桃从今年5月份就开始降价了,红灯品种的樱桃一斤在十几块左右,消费者从上个月开始就实现了樱桃自由。

榴莲一斤降至10元的消息也登上热搜,无论是新闻还是热搜都更喜欢报道这些奢侈品水果,桃子的存在感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新闻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商品的销售量和曝光度基本成正比,大家会抱着尝尝鲜的心态购买网红水果。

我国水果种植面积高达1.9亿亩,柑橘、苹果、西瓜的种植面积是最大的,桃子的种植面积排第5,属于不上不下的位置。

从产量上来看,桃子比不过西瓜和橘子,也正因如此它的价格比西瓜贵,消费者货比三家后会倾向于买性价比高的。

除了要跟国内水果竞争,桃子还要跟进口水果竞争。随着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不仅追求性价比,还追求水果的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我国水果进口总量为752.4万吨,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5%,主要是从智利、泰国等国家进口。

这些水果基本是摆在高档商超里,包装得高档又大气,所以消费者会认为进口水果的品质更好。

再加上今年进口水果的价格降了不少,普通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了,桃子也就无人问津了。

二、种植面积大

桃子在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都有种植,种植面积虽然不能和苹果、西瓜等水果比,但在所有水果中产量算多的了。

我国桃子的种植面积有1300万亩,总产量高达1500万吨。

大规模的种植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压低桃子的收购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