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康乾盛世的收尾皇帝,乾隆一直被我们所熟知,在政绩上他治国有方,曾六下江南考察国情,又组织编撰流传至今的《四库全书》,给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日常生活中,乾隆又很是随和,常在工作之余时同大臣妃嫔们吟诗作对,来消遣时光,更是写下了四万余首诗,虽然这些诗能脍炙人口的并不多。

据传闻,乾隆在六下江南时曾发生了一件趣事,喜欢吟诗作对的乾隆给出了个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此联一出,铁齿铜牙的纪晓岚也被难住了,只能在一旁默不作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此时,一个无名女子却站了出来,轻松的对上了这联把纪晓岚也难住的对联。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一代帝王的崛起

科举制度发展至清朝时已经达到了顶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深入人心,作为大清皇帝的乾隆更是起表率作用,在年幼时便通读四书五经,给自己的皇帝身份加持了聪明buff。

乾隆在年幼时,便展现出了他不同常人的聪颖,五岁上学、出口成章、过目不忘,这一切都为他后来受到祖父康熙的重视,做下了深刻的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岁那年,可以说是乾隆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康熙晚年到雍亲王府游玩,一次与平常并无不同的帝临,让康熙见到了年仅十岁的乾隆。

这一次的祖孙碰面其实不只有乾隆一个孩子,还有雍正的第五子——弘昼,但相较于出色的乾隆,五皇子弘昼就显得平平无奇了。就这样,在五皇子弘昼的衬托下,聪明的乾隆被康熙看中。

后来,康熙还提出要将其带回宫里亲自抚养。在祖父康熙的膝下,乾隆的少年时光过得极为滋润,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十一岁那年,乾隆失去了疼爱自己的祖父,千古一帝的康熙驾崩。

因为曾一直同疼爱自己的祖父生活在一起,乾隆养成了一副做事不谨,放荡不羁的性子。乾隆的父亲雍正是一个行事严谨,严肃循礼的皇帝,他对这个不在自己身边的孩子并不是很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乾隆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因被康熙喜爱,使得康熙爱屋及乌将皇位传给了雍正。这件事使得雍正对其另眼相看,甚至带有一丝丝的感激,也为乾隆继承皇位埋下了伏笔。

1753年雍正驾崩,乾隆凭借前期积累的优势,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登临帝位以后,乾隆励精图治,用祖父康熙以及父亲雍正积累下的资产,将大清王朝推向了另一个顶峰,同他们共同缔造了康乾盛世。

政绩文学两手抓,吟诗作对成日常

政治上,乾隆整顿官场,惩治贪官污吏,还官场一片清明;军事上,乾隆重视军事武装,培养精锐军队,增强国家武装实力;经济上,乾隆重视农业发展,鼓励南北方相互学习,增加种植技术,高效利用荒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上,乾隆鼓励文化发展,在位期间有不少古书被编辑出来,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一提的是,如此优秀的皇帝,却有一个让大家啼笑皆非的爱好——吟诗作对。

并不是说吟诗作对这件事让人啼笑皆非,而是乾隆的写作水平让大家不敢恭维。同为皇帝,乾隆在诗词上并没有像词帝李煜那样,被大家认可赞赏,而是成为了大家的笑料。

乾隆所作的诗中,我们最熟悉的便是那首《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稚嫩的文笔甚至让人们怀疑,这真的是一代帝王写的吗?

但事实却让我们不得不相信。《飞雪》中稍微有点内涵的那句“飞入芦花都不见”还是纪晓岚给补出的,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乾隆的作诗水平有多么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写诗的质量令人不敢恭维,但数量却是很可观的,在世89年乾隆共写诗四万余首,如果算其五岁开始写诗的话,平均每年写诗519首,每天写诗高达1.5首,其写诗的勤奋度可见一斑。

下江南出“绝对”被一女子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