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山学派李闽山、杨瑾、李益民等诚挚推荐

任见:存在主义和秃头歌女

1

存在主义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等反理性主义哲学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长期处于纳粹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自由统统被法西斯分子践踏在地。战争结束后不久,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又相继爆发,接二连三的炮火在人们心中投下了新的阴影。

人与自然之间失去了平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和谐,法国中小资产阶级的精神世界为消沉颓废、悲观失望气氛所笼罩,旧的价值观念已土崩瓦解,知识分子苦闷、孤独,找不到出路,形成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风尚。

2

在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存在主义哲学由于强调“自由”和“责任”两个概念,使他们得以面对恐怖和荒谬而保持人的尊严,从而为他们提供了暂时的精神归宿。

萨特出生于巴黎,父亲是海军军官。萨特的童年在外祖父母家度过,外祖父是一位语言学教授,拥有大量藏书。

3

萨特在中学即接受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后在具有现代法兰西思想家摇蓝之称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

萨特在全国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并结识了一同应试、获得第二名的西蒙娜·德·波伏娃,两人成为情侣。

萨特曾赴德国留学,悉心研读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哲学,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

4

存在主义哲学把人的主观意识的存在看成是一切存在的根本。萨特把自己多年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写进了哲学专著《存在与虚无》中。

萨特1945年与人合作创办了《现代》杂志,评论国内外重大事件,并从此成为职业作家。1960年萨特完成他的第二部重要的哲学著作《辩证理性批判》 。

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中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其后期代表作《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 ,重点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存在,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反对宿命论,宣扬自由选择和人的责任。

5

出于人道主义理想,萨特积极支持国际进步与和平事业,1952年和1955年出席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大会和世界和平大会,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存在主义文学也以萨特为代表。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把阐述一种哲学观点作为作品的出发点,把存在主义哲理作为作品的核心内容,把宣扬这种哲学理论作为作品的写作目的。以文学戏剧形式出现的萨特存在主义,远比他的庞杂晦涩的哲学著述影响要大。

6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是主观唯心主义、非理性主义人与现代派文学的合流。作为特殊的哲学现象和文学现象,在思想上对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新小说等文学流派输送了营养。

因而196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萨特诺贝尔文学奖,但萨特以“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为由拒绝接受。

7

西蒙娜·德·波伏瓦是萨特的终身伴侣,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她在1929年与萨特同时获得哲学教师资格,先后在马赛、鲁昂、巴黎等地任教。

波伏瓦除了很多小说之外,还写了大量理论著作,最著名的是轰动一时的巨著《第二性》 ,被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 ,甚至被称为西方妇女的“圣经” 。

8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一种文学流派,法国的荒诞派戏剧影响最大。

荒诞派剧作家公开打起“反戏剧”的旗帜,反对传统戏剧的连贯情节,抛弃传统戏剧揭示矛盾、展开冲突、得到解决的三部曲公式,强调用离奇的、夸张的、荒诞的、象征的手法突出人的精神苦闷。

他们还打乱时间顺序,使戏剧成为超脱时间的、抽象的东西,从而让其具有“普遍的人性”,并试图使观众通过赤裸裸地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没有情节、没有个性、没有合乎逻辑的语言的怪诞的、非理性的舞台形象本身来认识世界。

9

荒诞派戏剧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戏剧园地结出的果实。

荒诞派戏剧产生之初并不被人们承认,更不被人们重视,甚至遭到鄙视与冷遇。但是,剧作家贝克特等人并没有灰心丧气。1953年,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上演获得成功。之后,他们的作品逐渐得到尊重和赏识,影响迅速扩大,风靡于欧美舞台。

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是贝克特、尤内斯库和阿达莫夫。

尤内斯库1949年创作的《秃头歌女》 ,先被观众喝倒彩,后成为欧美舞台上的名作。

本文节选自任见著《浪漫国度》第六卷第五十八章第232节,有删改。

2002.06,于瑞欧村

1.多位北大博士推荐:任见先生的“名家漫说”,与众不同的认识价值。

2.后山学派李闽山、杨瑾推荐。

3.后山学派杨鄱阳:任见先生当年有许多思想深邃、辞采优美的散文在海外杂志和报纸发表,有待寻找和整理。

巴黎雷欧:先贤、巨匠、众神联袂展演的古希腊文明奇观【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