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嫦娥六号的成功发射,对中国人来说,是又一次的伟大成功,也是探月之旅的华丽升级。

要知道3年前,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就已经完成了探月之旅,并带回了2公斤的月球样品。

那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国,要知道从地外星体成功采样,那还是中国首次完成,也是全世界少有的国家之一。

据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从月球采样回来样品用途主要有三类:

1、进行科学研究;2、一部分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3、另外一部分样品会按照国际惯例,或作为国礼相送。

正是基于2020年我国探测器带回来的月球样品,使得我国在月球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如今关于月球的很多研究成果,竟然在我国唐朝古籍《酉阳杂俎》中就有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成式与《酉阳杂俎》

段成式,字柯古,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

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志怪小说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丰富的著述在唐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出身豪门,父亲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是唐朝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

段成式自幼家境优越,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其非凡的文学天赋,本可以在官场成就一番伟业。然而他厌倦官场,只喜欢周游天下,并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正因如此,段成式才得以完成了他的鸿篇巨著《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共三十卷,内容广博,涉及仙、佛、鬼、怪、道、妖、人、动植物等多个领域,为后世研究古代史和中外关系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关于《酉阳杂俎》的内容,通俗的讲,其中一部分类似于《聊斋志异》类的志怪传奇内容,另一部分则是对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的记载,更接近于《博物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酉阳杂俎》中关于月亮的记载

关于月亮的离奇故事,记载于《酉阳杂俎》的“天咫”一卷中,它发生在一位名叫“郑仁本”与他的同窗好友身上。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郑仁本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相约攀登嵩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他们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夜幕降临,他们才意识到该下山了。

几人原本对嵩山的路况就不熟悉,加之当时大家都比较着急,后来竟然迷失在了深山密林之中。

正当他们焦急万分时,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座凉亭,于是一众人快步走向凉亭,到得凉亭却发现亭中有一人正在酣睡。

众人看时,那人不像大唐中人,因为他的衣物十分奇特,与唐代的宽袍大袖截然不同,紧紧地贴合在身上,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奇人,郑仁本与他的朋友们原本应该感到惊恐,但此时他们身处困境,急需找到回家的路。

于是,他们鼓起勇气上前询问,希望对方能指引他们走出这茫茫山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沉睡之人被他们叫醒后,微微张开眼睛,不耐烦地指了指下山的道路。郑仁本等人连忙道谢,准备离开。

然而,就在此时,其中一人忍不住心中的好奇,询问起这位神秘人的来历和衣物为何如此奇特。

沉睡之人先是略略思考了一番,然后讲解起来:

他自称来自于天上的月亮,本来和其他人在一起工作,但因为看到天光正好,于是便下来小憩一番。

这个回答让郑仁本等人震惊不已,他们难以置信地望着这位神秘人,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找出一丝破绽,然而神秘人不仅坦然,而且讲得十分神秘和逼真。

他告诉郑仁本等人,月亮并非如人们所见的那般光滑无瑕,而是表面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坑洞。

他还透露月亮是由七宝组成而成,而他们这些在月亮上工作的人的职责便是修复因各种原因而损失的七宝。

同时,神秘人还进一步坦言,在月亮上与他一同工作的共有八万人之多。

最后,神秘人还告诉郑仁本等人说,表面上看起来光华万丈的月亮,本身是不能发光的。它之所以能以清寒月光照耀万物,其实是借助了太阳的光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奇故事与现实的吻合

神秘月亮人的一番话,如同石破天惊,让郑仁本和他的朋友们震惊不已。

要知道那时还是距今一千多年前,人类的认知远没有如今这么高。那时候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月亮是发光体,谁知神秘人的一席话竟然否定了所有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