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文共3964字 | 阅读需8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清朝中期以来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种落后不仅体现在坚船利炮这样的大型装备上,单兵武器也如此。

鸦片战争时期,以鸟铳为主的清军面对装备燧发枪的英国军队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当然这种被动不仅仅是因为武器的代差,更因为社会整体运行模式的滞后——前现代的农业国家,在面对民族主义加成的工业国家军队时,只能被降维打击。

不过清朝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准确说是清朝的统治阶层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哪怕是洋务派依然认为清朝在制度上优于西方列强,只是在武器技术上不如。在之后的洋务运动中,中国近代军事工业艰难起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

在此之前,军事装备与训练的近代化已经展开,热兵器,尤其是近代化的步枪开始广泛装备清军。不过由于国产的武器的不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需要的各类武器依然需要通过进口才能满足。

也是在这一时期,步枪经历了近乎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步枪从前装滑膛燧发枪,到前装线膛燧发枪加米尼弹的配合,再到金属定装弹药后膛击发枪,短短几十年步枪技术的进步超过之前的几百年。

依赖于进口武器的加持,以湘淮军为主力的清军在这一时期的几场战争中表现还能说能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军

到了19世纪80年代,又一款足以改变世界武器史的新技术出现了,这就是无烟火药技术。与传统的黑火药相比,无烟火药的优势明显,以极小的装药就能赋予各类弹药更高的初速,从而在缩少身管武器口径的同时,保证其威力。尤其是在枪械上,其优势更为明显。

最早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的是法国人!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不仅失去了长期以来在欧陆的霸主地位,还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对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而言,如何向德国人复仇成为一战前法兰西民族压倒一切的政治正确。

为了这一目标,法国大力研发新型武器,最早的无烟火药和管退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靠着无烟火药,法国人在1886年推出了世界第一种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M1886勒贝尔步枪,采用8*50的步枪弹。这让德国人的处境变得不妙了,因为德国人已经装备的毛瑟步枪瞬间由“遥遥领先”变成了落后于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886勒贝尔步枪

法国人的优势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如坐针毡的德国人迅速推出了自己的M1888委员会式步枪。作为应急的产物,M1888存在大量的技术缺陷,装备德军仅仅数年之后就被毛瑟兵工厂的M1898所取代。被淘汰的步枪、技术和生产线成为德国人眼中的鸡肋。

彼时的清政府正处在激烈变革的时代,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变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虽然在变革的方式和程度上,维新派与顽固派存在巨大争议,但双方都认可了军事的变革。一时间,编练新军的热潮在全国展开。

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各省尤其是南方各省的自主程度大幅提高。所以在武器的选择上,各省存在着不小的差异。1900年以后,各省新军编练的进程加速。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是袁世凯在直隶编练的北洋新军和张之洞在湖北编练的自强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瑟M1898步枪

作为当时新军的南北双壁,北洋军和自强军虽然都是参考德国,但在细节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异。在步枪这一块上,北洋早先的装备来自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后来逐渐统一为奥地利的曼利夏步枪。湖北的自强军则是装备自家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也就是中国仿制的M1888式委员会步枪。

关于这个,就得吐槽德国人做事不地道了。M1888式在装备德军的过程中暴露了一系列问题,甚至多次出现炸膛,因而逐渐被性能优良的毛瑟M1898所取代。淘汰下来步枪一部分被封存,绝大部分被出口到中国。出口到中国的原版M1888,就是《亮剑》中李云龙吐槽过的老套筒。

德国方面隐瞒了相关的技术缺陷,忽悠中国技术采购人员,称M1888是毛瑟公司的产品。对于毛瑟品质近乎迷信的中方采购人员相信了这个谎言,引进了相关技术与生产线,在汉阳兵工厂投入生产,这就是汉阳造的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阳兵工厂

1893年,湖北枪炮厂(后改名: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仿制版的M88。1902年,日产量达到五十支。截至1909年,汉阳兵工厂共生产了13.61万支原版及改进型的委员会步枪。

因为技术相对成熟,再加上之后中国长期处于军阀混战的动荡中,汉阳造的生产持续到抗战时期!这个生产时间持续五十余年,数量也十分庞大。仅汉阳兵工厂和21兵工厂(抗战时期,汉阳兵工厂迁至重庆的代号)生产数量就达到108万支,远远超过德国原版的产量。

因为产量极大,在20世纪初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件中,都有汉阳造的身影。

这款枪的性能并不出彩。保护了枪身的问题外,子弹问题也不少。7.92*57圆头弹影响了子弹的初速,进而影响了射程与威力;5发弹盒、中间无法补弹的设置影响了火力的持续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装弹的汉阳造

比臭名远扬的日本明治98年式(三八大盖)落后一代,甚至比不上30式(金钩步枪)。对于这些问题,清政府也曾经想过办法,准确说是针对德式7.92口径想过办法。为了适应中国人的需求,清政府曾委托德国设计了全新6.8*57mm新型弹药,并研制了全新的步枪。本来计划作为标准武器配发全国。

这个计划尚未及执行,清政府就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历史。计划中的新步枪及弹药在民国初年曾少量生产,被称为元年式步枪,但最终也被放弃了。与之类似的还有北洋军广泛使用的曼利夏步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八式步枪

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中,中国最为流行的步枪弹药始终是德国毛瑟的7.92*57mm步枪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的德国清理库存武器弹药,很多就流入了中国。国内的兵工厂也大量生产汉阳造及其他样式的德系步枪。

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这一趋势达到顶峰。随着《合步楼条约》的签订,德国的武器和军事顾问大量进入中国军队,准确的说是进入蒋某人的中央军嫡系部队。这一时期的德械师已然成为中国精锐的代名词。

在这一背景下,一款新的德式枪械开始大量装备部队,这就是巩县兵工厂生产的民24式步枪,俗称中正式步枪。它是以毛瑟M1924为基础仿制的,与德国原版在很多关键部件上可以通用。原计划作为制式武器装备全国,可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巩县兵工厂未及内迁就毁于战火,大量技术资料被毁,装备全国的计划也成为泡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了刺刀的中正式步枪

抗战后期,美国生产的M1903斯普林菲尔德(俗称:春田)大量进入中国,中正式逐渐被边缘化。

当然,其它口径在中国也是存在。比如6.5*50mm明治友坂步枪弹,山西的阎锡山、东北的张作霖都曾在自家的兵工厂仿制日系步枪。再如7.62*54R步枪弹。八国联军侵华、十月革命后、抗战初期都有大批的莫辛纳甘步枪进入中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步枪进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当时人民军队使用的武器来自十几个国家、几十家兵工厂,口径更是五花八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型号的莫辛纳甘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步枪口径不统一的问题让后勤部门头痛不已。为了保证供应,当时尽量确保同一系统出来的作战部队使用的步枪保持口径和弹药一致!比如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的华野第九兵团使用的步枪大多是缴获自国民党军队的美系枪械,西线的东野部队则多为日系的枪支。

直到战争后期,志愿军才逐步实现了装备的统一,以苏式为主。新中国第一款国产步枪就是以莫辛纳甘家族的M1944卡宾枪为基础仿制的53骑枪。虽然性能早已落后,但对于我军的装备,尤其是步枪的制式化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3式骑枪

一五计划完成后,人民军队开始大量换装56式枪族,其中包括56式半自动、56式冲锋枪、56式轻机枪等。这些枪械都有着苏联枪械的原型:SKS半自动步枪、AK47突击步枪、RPD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他们都采用了苏联设计M43型中间威力弹。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56式枪族给印度军队一点小小的震撼!印度人手中的李恩菲尔德、斯登、布伦的组合被全面碾压,这也是人民首次在单兵武器全面领先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解放军使用的56式半自动步枪

之后的几十年中,五六系列一直是中国陆军最忠实的伙伴。期间也有过以国产63式步枪取代56半的尝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直到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中,56半火力不足的问题给中国军人留下了血的教训,56式逐渐被取代。接替他们的是著名的81枪族,被认为是世界使用M43弹药最好的非苏制枪械之一。

性能优良的81在中国服役了相当一段时间,广受好评。多个亚非国家通过合法,或者不合法的手段获得了自产版本的81式。

不过81式使用的依然是源自其他国家的弹药,更重要的是此时的世界小口径枪械成为发展的主流。有意思的是,小口径弹药的流行也源自越南热带雨林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步枪

发展小口径的弹药以及配套的枪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问题是多小的口径适合中国?是北约体系的5.56,还是苏联的5.45?中国对于这个问题早在1971年就已经展开了,这也注定了81式只是一款过渡产品,只不过这个过渡期有点长。

经过长期的论证,中国最终确定了具有独特的5.8口径。1987年,新型5.8mm口径弹药定型,接下来就是配套枪支的设计。最初设计的型号87式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只有很少一部分试装部队。最终的胜利者是以朵英贤为总设计师的设计团队推出的95式枪族,包括基本型、轻机枪、狙击枪、通用机枪等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5式

作为我军第一种大量列装的小口径步枪,95式采用了当时极为流行的无托式布局。与之类似的还有法国人的法玛斯、英国佬的L85、奥地利的AUG等。这种布局方式有效缩短了枪支的整体长度,不过也带来一系列问题。

1997年,驻港部队成为我军第一支普遍列装95式步枪的部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95式成为我军的主流装备,逐渐取代了81式的江湖地位。

在使用过程中,95式暴露出大量问题,争议不少。尤其是作为狙击枪设计的88式,因为精准度较差,被戏称为犯人之霰弹枪。针对暴露出的问题,设计团队也进行了修正,推出改进型号,但风评一直不佳。反而是采用北约标准5.56口径的97式的口碑不错,柬埔寨、苏丹等国甚至将97式作为本国的制式步枪使用。尤其是出口到加拿大的97式,被枪支爱好者改的相当不错,好评如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精准步枪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一款全新的步枪在世人面前亮相,这就是最新的国产191枪族。它像95当年取代81一样,逐渐成为人民军队新的制式步枪。

百余年的时间,从仿制到自主,中国步枪一路走来,见证国家从衰亡到复兴的命运,也为保卫这个国家、这个文明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