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汤面烧一碗,要米面。”

“打包带走,不要虾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到饭点

老饕们集结于此

为的就是这口辛辣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嗦嗦”声里的醇和辛辣

老 街 姜 汤 面

1976年

周荷清将店选址老街

用料实在、口味地道

“老街姜汤面”的名气

在食客们一声声“味道好”里打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年前,店铺迁至卖芝桥,原先给母亲打下手的李坚,如今也已接手成为“掌勺人”,跨越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味道就此传承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汤面地不地道

老饕们一尝便知

那股醇和微辛的味道,门道唯二——姜汤底和炒制料头的火候。本地生姜切片晒干,加适量清水,旺火转温火进行熬煮后,姜的醇香便都融到了这一锅汤里。两个小时的等待,让这一碗面吃起来不似使用鲜姜汁的面那般呛口、微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样子,面少一点。”食客循着香味找到了承载记忆中味道的老店,李坚立即忙碌了起来。

黄花菜、虾干、香菇等食材用大火炒出香味,加上一勺熬煮好的姜汁,再下米面,待锅中“咕嘟咕嘟”冒大泡,便可出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气腾腾的姜汤面上桌,吃面的“嗦嗦”声很快取代了交谈声。食客们鼓鼓囊囊的两颊,和额上沁出的薄汗,这碗姜汤面是否好吃不言而喻。

不少食客填饱肚子后意犹未尽,想“复刻”这口引人发“馋”的味道,奈何花了大价钱买了原料,做出来的却不是在老街姜汤面吃到的那口味道。

“大陈虾干壳薄,炒后口感好,大的香菇泡开后或许还没小的味道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种食材都有讲究,为了方便食客,李坚干脆将黄花菜、虾干等主要的料头进行分装,让他们按需购买。

时光荏苒

“老味道”主力军的年纪

如今已大多都在30岁以上

他们在惦记这口面时

又带来许多年轻面孔

“为了照顾年轻人的口味,我还加了鲜虾和蛤蜊。”李坚表示,姜汤面原来是女人坐月子时的“营养面”,现在满大街都是,于是自己在守传统的同时,又进行了改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坚一直守着这家小店

用一碗姜汤面招待食客

用味道诉说记忆中老街的故事

来源:全媒体记者 韩林昕

视频:蔡亿杨、王艺锦

制图:余雨函、陈彤

编辑:周璐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嗦嗦”声里的醇和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