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蒙古,大多数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天苍苍,野茫茫,风水草地见牛羊”的风景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似乎永远是碧青一片,牛羊成群,优美风景令人流连忘返。

而事实上,蒙古国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光鲜的外表下问题重重。

绝大部分领地都面临“无地可牧”、“无地可耕”的问题,经过近百年的无序、过度放牧,大片草场成为了荒漠。

每年春夏时节,蒙古国境内就会产生极端沙尘暴一类的恶劣天气,屡禁不鲜,土地荒漠化已然成为困扰蒙古的头号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蒙古国生态环境的破坏呈现出不可逆的趋势。

全国范围内有25%的土地变成沙漠,遭受荒漠化威胁的土地高达国土总面积的76%,面临荒漠化的草场比例达到90%。

每每春夏时节,从北往南刮来的风吹起大片沙尘,整个蒙古国笼罩在一片黄色的世界中。

而这些沙尘会在几天后继续南下,刮到我国内蒙古,再一路南下到河北、山东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北方春季约有42%的沙尘,都是从蒙古国一路刮来的——比塔克拉玛干沙漠26%的平均贡献率还高近一半。

2023年的4月,来自蒙古的沙尘长驱直入,多轮沙尘天气扰攘大半个中国。

北方大部分地面观测站PM10浓度超过了400 μg m-3,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1日,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透露:于4月8日在蒙古国境内发生的森林火灾,经过3天日夜的扑打堵截、分段布控终于扑灭。

被“牵连”影响的中国都面临如此严峻的情势,可想而知,蒙古国本土的沙漠化程度严重到了何种地步——

根据蒙古国国家应急管理局所示数据,2023年5月20日,国内肯特省出现特大沙尘暴,已经造成120人失踪,其中16人永远消失在漫天飞沙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5月,中蒙双方就设立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达成共识,防治荒漠化成为两国的共同挑战。

然而相比中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每年减少1980平方公里的惊人成就,蒙古国曾经一片苍茫的草原,已经脆弱到有些不堪一击。

蒙古国到底是怎么了?广袤草原为什么会成为一片沙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和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内蒙古”紧密相连的国家,蒙古国和我们渊源颇深。

在2020上半年全国大感冒期间,蒙古国赠予我国30000头羊的消息还被送上热搜,如此“实在”的帮助,获得了网民的一直感谢、赞誉,纷纷祝福两国关系修睦。

在今天的地图板块上,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对“内”、“外”进行分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是我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总面积约有118.3万平方千米,省会为呼和浩特。

而蒙古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北与俄罗斯西伯利亚接壤,南侧紧邻是我国内蒙古,面积156.66万平方千米,首都为乌兰巴托。

但其实内蒙古和外蒙古本属同宗同亲,不仅土地相连,还有漫长的历史渊源

早在1924年以前,蒙古国就曾经是我们的血肉同胞,是中国广袤疆土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初期,这片土地首次被纳入当时的统治版图,曾经被多个游牧民族统治的各民族部落,第一次有了统一的名字——即为“蒙古”。

再后来由于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1924年外蒙古脱离中国宣告独立,建立人民共和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不过和中国日益强大、傲然雄立的国际地位不同,蒙古国建立之后,除了要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还要整饬国内贫富差距极大、生产条件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经济发展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有两大支柱性产业:畜牧和采矿。

作为内陆国,蒙古国土面积156.56万平方公里,没有海岸线,也没有与其他国家的密集交通网络。

但夹在中俄两国之间——蒙古刚宣布独立时,俄罗斯还被称作苏联,这种极方便“抱大腿”的地理位置,让蒙古顺理成章的接受了沙俄的“保护”。

苏联地大物博,有能力实施以公有制为主的计划管理经济,而这一体制并不符合当时的蒙古国情。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蒙古国的经济主要依赖农牧业,难以脱离原始的游牧方式。

蒙古国内并没有能力发展大规模的农业和工业,无法实现生产资源的分配,也就谈不上苏联那套计划经济。

为了跟上工业化的脚步,蒙古只能拿出当前矿产资源的优势,与苏联签订外贸协议,以外贸出口的方式发展国内产业。

蒙古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种类高达80多种,其中包括铁、铜、煤、石油等等,地下黄金储备更是达到了3400吨,其矿产资源总值被评估为高达1000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到2023年,蒙古一季度出口总额就高达32亿美元,矿产品占出口总额的84%。

也就是说,矿产是蒙古经济的命脉。

只不过当时蒙古国内原材料加工技术有限,装备设施跟不上,出口的矿产没有经过精细加工,只是半成品,所获得的收益其实并没有多少。

广袤的草原变成堆满矿石的小土坡,一串串蓝色的加长款卡车排着长队,将矿产拉进加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解体后,蒙古国经济陷入了困境,工业化进程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为了继续发展经济,蒙古直接倒向西方,开放了外力企业投资的渠道,将大量煤矿的所有权改为私有,试图完全将经济发展交给市场。

21世纪以来,蒙古逐步西化的同时,在出口矿产的道路上也高歌猛进,开采力度比之前更加强大。

短短几年间,大量矿产资源被挖掘,毫无节制、毫无计划。

蒙古的采矿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的财富也有所增加,国内发展在中国的帮助下走上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止2017年,蒙古人口增长为311.9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1%,外汇源源不断从国外输入,看似赚的彭满钵满。

但同时,因为采矿过于私有化,国内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发展失衡,财政收入减少。

且这种粗矿的开采方式,严重破坏了蒙古当地的生态环境——

矿产业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大量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被排放到大气、水和土壤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仅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此外,矿产业的不合理开发还导致了当地资源的枯竭,从而影响了该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也是在这一年,蒙古官方发布了一则新闻,称其国内76%以上的土地,已经荒漠化。

蒙古国地形崎岖不平,大部分地区都是荒漠和高原,处于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降雨量少得可怜。

这种大规模的开采模式,可谓在原本就恶劣的自然环境上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是内陆国家,四周不靠海,完全没有水源优势。

加之地势相对较高,平均海拔1580米,向东无法享受太平洋水汽结成的降水,北边又有杭爱山和肯特山,北冰洋的潮湿水汽根本无法完全进入。

所以自北向南,蒙古部分山林逐渐变为草原甚至荒漠。

这里土地贫瘠,千百年来不适合作为耕地,因此也没有孕育农耕文明,而是以畜牧业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民一生都与牛羊马打交道,蒙古国建立后,祖传的功夫没有扔掉,牧民们依然去青草茂盛的地方牧牛羊。

这种居无定所的生存方式,显然不能和矿业开采出口等贸易相比,但赚钱快,门槛低,依然有大批牧民靠着畜牧业生活。

尤其在国家矿业大量开采后,私有化席卷了蒙古国,巨大的财富被少数人占据,国家政策的执行受到严重的牵制,同时大量的牧场、草场被私人占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放牧能赚钱,但是毕竟周期长,利润有限,唯一多赚钱的办法,就是增加畜牧量。

抓住商机的资本家靠着畜牧业积累资产,赚得盆满钵满,更加肆无忌惮的放养牛羊。

可要供养数目如此巨大的牲畜,蒙古的草原压力倍增

原本因为地势问题,牛羊只能集中在中部和北部饲养,在绿皮不变、牛羊倍增的条件下,如此集中的放牧条件,导致中部和北部的草原面临着很大“被啃噬”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一天刚长出的嫩草,第二天就被新来的牛群啃光了。

一个地方的草被吃干净,牧民就会赶着牛羊去下一个地方,久而久之,等到牛羊能卖出去的时候,草原已经变成沙土飞扬的荒漠了。

长时间的竭泽而渔导致万里草场从蒙古平原消失,土地变成偏偏荒漠,黄沙席卷,民不聊生。

矿业大肆破坏地皮,畜牧业大肆啃噬草原,青青草原将无可挽回的变成干旱贫瘠的戈壁沙漠,乌兰巴托空气中PM2.5阈值在秋冬经常冲到900以上,是世卫组织安全标准的25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畜牧业和矿产业的收入已经减少,经济失去了增长动力,曾经神秘而独特的外蒙古,如今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落寞之国。

2022年,蒙古国带着诚意,希望能与中国携手治理土地荒漠化,与中国签署了治理荒漠化的相关文件,得到了我国在治理荒漠化方面的先进经验。

同年11月,我国以线上视频的形式传授防治经验,传授“中国药方”。

假以时日,在中国的多方面帮助下,相信蒙古国的土地荒漠化能得到有效改善,经济发展也能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