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没想到,因为一顿午饭,一位母亲能把自己14岁的女儿挂上热搜。

这位妈妈说,这天午饭,她本来跟孩子说打算做卤肉饭,孩子同意了,并且提出想吃炸鸡。

这时妈妈心里已经有些不太情愿了,但她没同意也没拒绝。

结果等到开饭的时候,妈妈端上桌的不是卤肉饭,也没有炸鸡,而是一大盆西葫芦炖茄子,里面还加了些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儿一看傻眼了,这饭跟之前说好的简直就是一模两样啊。

妈妈自己却不以为意,她认为自己做的饭好吃极了,吃了整整一大碗。她说孩子爸爸虽然觉得一般,但也吃了不少。

只有女儿,觉得她做的饭特别难吃,在她的逼迫之下,女儿勉强吃了几口,就再也不肯吃,跑出去买了肯德基。

结果妈妈勃然大怒,威胁女儿说:“你要是不吃我做的饭,我就把肯德基扔了。”

即便是这样,女儿还是不肯再多吃一口这碗西葫芦炖茄子。

僵持到最后,女儿自己动手炒了一碗蛋炒饭,这才算吃上了午饭。

本来这也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矛盾,可这位妈妈却满腹委屈地把这件事po上网,口口声声说着:“孩子这么挑食,对身体肯定不好,不让她点外卖她就是不听,我根本管不住,该怎么教育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粒妈看了她的发言,着实是觉得挺无语的。

首先说说孩子“挑食”这件事,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很少听说家长挑食?

因为他们做的都是自己喜欢吃的,从买菜那一步就不会允许不喜欢吃的菜出现在家里啊。

再者说,这位妈妈好像很民主地跟孩子商量了午餐的内容,让孩子满心期待想吃卤肉饭,也许还能再配个炸鸡,结果一上桌看见满满一盆西葫芦炖茄子?

孩子也许不爱吃西葫芦,又或者是讨厌炖菜黏糊糊的口感,但我觉得最让孩子心里不爽的,还是这种的落差吧?

这位妈妈主打一个尊重了,但不多,商量了,但不遵从。

那你当初询问孩子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让孩子抱有期待。

况且女儿也迫于她的威胁,最终也没吃上肯德基,而是自己炒了一碗蛋炒饭吃了,已经算是很平和的解决办法了,可没想到,还是被妈妈冠以“不服管教”的标签,挂到网上让网友“审判”。

因为吃东西这件事上热搜,这位母亲并不是第一个。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三口吃火锅点菜。

妈妈去准备调料,交代父子俩点菜,爸爸点完之后,告诉儿子:“你可以选一个你喜欢的。”

小男孩一听,立刻兴奋了起来,拿过菜单看了许久,然后兴冲冲地告诉爸爸:“我要红糖糍粑。”

爸爸一听,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语气也变得严肃:“别点那个,就你爱吃,你选个别的。”

被拒绝之后,男孩也开始反抗:“可是你说让我选我喜欢的,我就喜欢这个。”

爸爸又开始给孩子解释,什么红糖糍粑不健康啊,点个肉菜一家人一起分享啊,但不管爸爸说什么,孩子一口咬定:

我就喜欢红糖糍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下爸爸火气也上来了,直接下令选别的,小男孩也有了脾气,撅着嘴说自己不选了,爸爸就开始大声责骂儿子不懂事。

妈妈回来后,两个大人默契地站在了一边,共同数落这个只是想吃“红糖糍粑”的孩子。

还不会表达的小男孩,只能在父母的围攻下哭哭啼啼地说自己不要了,挂着泪珠吃完了这顿火锅。

米粒妈看完简直无语,既然已经做出了约定,就要遵守,自己毁约,还要责怪孩子的反抗。

这父母不就是耍赖吗?

说白了,父母觉得自己有决定一切的权力,所以压根没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眼里。

但在父母如此“威严”下成长的孩子,就能变成因为听话所以顺风顺水的好孩子吗?

等到孩子有能力反抗,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父母往往才会感叹一句“孩子怎么这么叛逆”,但很多时候,在米粒妈看来,叛逆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出尔反尔,强迫孩子认同自己观念的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记得那个被亲妈置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女孩吗?

一个女孩披头散发地坐在电动车的后面,疯狂的推搡着骑电动车的妈妈。

她哭嚎、撒泼,甚至满地打滚、撕打着妈妈,周围的群众就那样冷眼看着这个发疯的女儿,默默拿起手机记录下女孩的不堪,然后po上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妈妈只是在一旁把女儿的愤怒照单全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一丁点反馈都没有,表情甚至和周围的旁观者没什么两样。

围观群众第一反应是指责这个孩子,15岁了对亲妈大打出手,多让人心寒。

可事实却是女孩的旧手机出了点问题,于是和妈妈商量打算换一部手机。

当然,这钱也不是全都由妈妈承担,女孩自己也很努力地打工,终于攒够了4000块,想着妈妈再添上2000块,就能买一部很不错的手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天,女孩终于攒够了钱,满心欢喜地坐在妈妈的电瓶车后座上,准备去买回自己心心念念的新手机时,却没想到,妈妈在去的路上突然反悔了,不想给她添钱买新手机了。

并且,不仅不打算给女儿买新手机,就连她辛辛苦苦打工赚的4000块钱也打算要到自己手里,据为己有。

女孩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懵了,她一时之间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信息,她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能如此言而无信。

看着女儿没有打算给钱的意思,这位母亲索性故意把车停在路边并数落女儿,埋怨女儿不懂事,不懂得体谅她的苦楚,想让女儿在众人的道德谴责和压迫下自愿交出4000块。

直到这一刻,女孩还在极力忍耐,她也并不想在大街上如此丢人现眼。

虽然感到很崩溃,她还是强忍着自己马上要爆发的情绪,不断催促着母亲快点回家。

可没成想妈妈铁了心,一定要逼迫女儿交出钱来,即使女儿极力催促和推搡她都纹丝不动。

眼见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女孩觉得脸面实在挂不住,最终情绪崩溃嚎啕大哭,才有了开头“大逆不道”的这么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女孩对妈妈动手这件事肯定是不道德、也不合伦常的,可这位妈妈却并不无辜。

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不知已经在这对母女之间上演过多少次,才会换来女儿如此绝望的心情和过激的行为。

这位母亲明明知道围观的人都在拍摄,一旦女儿的行为被曝光到网上将会引来多少评头论足,可她却还是要把女儿置于舆论风暴的漩涡之中,说到底,她只是在利用各种手段,逼迫孩子屈服、就范。

原本最亲近的人,却变成了把孩子推向舆论风口的“刽子手”,在这种亲子的角力中,受伤害最大的永远是那个竭尽全力要求却得不到一点回应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学家林·扎克说过:“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来自父母的每一次欺骗,都足以压垮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也许不会因为现实而受伤,但一定会因为家长欺骗的态度而失望。

而亲子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就在这一次次的欺骗和出尔反尔中,渐渐流失。

教育其实从来都不是交易,很多时候,小到一餐饭,大到一个手机、某种奖励,无论事情大小,孩子想要的只是父母能够信守承诺的态度。

孩子每一次情绪的崩溃、行为的过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孩子历经父母无数次出尔反尔后的爆发。

这种时刻,就不要再把自己的情绪带入到“我辛辛苦苦做了多少事情,多么不容易”,孩子的所作所为全都是因为“不懂事”的纠结之中了,去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亲子关系也不是突然之间就碎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回前面那个14岁女孩的妈妈。

之前米粒妈写过一篇人大附火出圈的家长会。

里面就提到过这一段,其实孩子上了中学之后,家长能做的真的不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需要补课,就找老师;孩子喊饿,赶紧做饭;孩子约同学出去,多给点钱;孩子有心事,默默听着(如果人家愿意讲给你)。

后勤工作做好,就足够了。

连一餐饭都还要斤斤计较,争出个高低来,真的挺让人窒息的。

其实孩子大了,由不得你不退出,所以趁他们还没大,打好基础、养好习惯,最重要的是保持好亲子关系。

而好的亲子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任”,这才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连接的核心据点。

从今天起,无论大事小情,做一个跟孩子有商有量,对孩子守信的人,去成为他们面对未来最强大的底气吧。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