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的牛肉批发价格基本维持在40元/斤,然而从春节过后,价格突然快速下降,到今天已经跌到约30元/斤,跌幅高达25%。

可能很多人并不同意,将牛肉也视为中产标配,毕竟以前都是钢琴、美术和芭蕾,况且现在连农村都有大把人想吃就吃。哎,中产和小资们可怜的虚荣心呀,我们就用数据戳破这一伪装。

假定一个三口之家,每半个月吃一次牛肉、一次两斤,若按照80元/斤的超市零售价格计算,全年仅花费在牛肉上的开支就是近4000元,已经占到4亿中产平均可支配收入(约8万)的5%。

显然,这并不是一笔微不足道的开支,差不多抵得上小半年的课外补习费,而且我已经假设的相当收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根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人均牛肉消费量仅有5斤出头,城镇居民稍高也只有不到7斤(农村3斤),远远达不到上面案列中的吃法(16斤),且只有美国人均消费量的约1成。

可能又有小清新反驳,那是因为中国人主要吃猪肉、而美国人主要吃牛肉导致的,对这类说辞,我都懒得反驳,就让他们继续「文艺」下去吧。

其实,如果大家经常逛超市或留意新闻就会发现,从疫情结束,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商品价格崩盘,这里面不仅包括像车厘子这样的奢侈品,甚至已经蔓延到了生活必需品,比如去年的猪肉和今年的牛羊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也显而易见:大家都没钱也不敢花钱了。

还有一点更值得注意,那就是全社会已经形成了通缩预期,即预计未来商品价格还会继续下跌、钱越来越值钱,如此大家就会尽量推迟消费,而一旦需求减弱,价格就会真的下跌,然后形成恶性循环。

这就是经济学上讲的,预期自动实现,即如果市场上绝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经济,那经济就会真的发生衰退。信心是黄金,只有当失去的时候,人们才会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商品价格发生崩盘,好好苟着吧,减少消费、不要投资、不要创业,凛冬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