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共有29位皇后(包括追封),若论谁是最幸福的皇后,孝康敬皇后张氏莫属!

可能有人会说是:太祖皇帝的发妻孝慈高皇后马氏,成祖皇帝的发妻仁孝文皇后徐氏。确实这两位皇后也是明朝十分幸福的皇后。太祖皇帝虽然有满宫妃嫔,但对马皇后十分敬重,而马皇后也先后为太祖皇帝生下五子两女,其中嫡长子便是皇太子朱标。马皇后的后位无人能撼动,而且难得的是马皇后是难得的贤后。马皇后去世后,洪武一朝再无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仁孝文皇后徐氏,嫁给朱棣后先后为朱棣生下三子四女,朱棣一生中一共生了九个子女,其中有七位是徐氏所生。而且在徐氏不再生育后,其他的妃嫔才生下皇子公主。朱棣不仅宠爱徐氏,而且敬爱徐氏,登基后将徐氏尊为皇后。而且在徐氏去世后,永乐一朝再无皇后。

如此便可见,不管是马皇后还是徐皇后都是明朝非常幸福的皇后。

但即便如此,也不如明孝宗的孝康敬皇后张氏。

马皇后与徐皇后都跟自己的夫君是患难夫妻,太祖皇帝南征北战十几年的时间,最终做到了皇位上,马皇后也跟着夫君一起奔波了十几年的时间,才被封为皇后。而朱棣经历四年的靖难之役才取代侄儿坐到皇位上,徐皇后作为朱棣发妻,便胆战心惊了四年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孝康敬皇后,嫁给朱佑樘的时候,已经是成化朝后期,很快朱佑樘便登基称帝。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明孝宗自始至终只有孝康敬皇后一位后妃,不管是妃、嫔、或者是品级更低的妃嫔都没有。整个后宫只有孝康敬皇后一位侍奉孝宗左右,孝宗是历朝历代实行一夫一妻制唯一一人。孝康敬皇后不需要争宠,跟夫君过着寻常夫妻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明孝宗在历朝历代皇帝中口碑极佳,不亚于汉文帝与宋仁宗这样的千古圣君;他创造了盛世“弘治中兴”,百姓安居乐业。就连万历朝时期的内阁首辅朱国桢都这样评价孝宗

“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有这样一位圣君为夫君,孝康敬皇后又怎么会不幸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好运气在孝康敬皇后的前半生便用完了,以至于在孝宗病逝后,孝康敬皇后的好日子便结束了。尤其从正德十六年开始,孝康敬皇后又度过了20年凄凉生活,才结束自己的一生。

这究竟是为何呢?

被封为皇后

孝康敬皇后张氏是直隶河间府人,也正因为出生在直隶一带,所以才有参加选秀的资格。在明朝(明朝初期除外)不管是皇帝选秀还是藩王选王妃,其实范围都很小,就是距离京城比较近的这些地方,毕竟距离近更加容易一些。至于南方一带,几乎不参加选秀。

而且有资格参加选秀的,是低级武将之家出身或者是平民才可。

这是太祖高皇帝留下的规矩,就是为了防止外戚专权。

张氏的祖父张迪曾担任正九品夔州府知事,张氏的父亲张峦则是以乡贡的身份进入国子监读书,张氏的伯祖张缙则是曾担任交城教谕。张氏的父亲张峦同张氏的一个堂伯父张岐,都曾求教于张缙。只是张氏的堂伯父张岐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进入仕途,一步一步做到了都御史的位置上。

而张氏的父亲张峦虽然也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一直未能榜上有名。

或许连张峦自己都没想到,会“父凭女贵”而平步青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氏也算是名副其实的出身书香门第,这对张氏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明朝皇帝挑选皇后或者妃嫔,既然不能注重出身是否显贵,那么便需要注重秀女是否贤德,是否有才华,是否长相端庄漂亮?

而这几点,张氏都是名列前茅,所以才在成化二十三年正月,被选秀皇太子朱佑樘的太子妃。张峦因为女儿是太子妃的缘故,而被直接授予鸿胪寺卿的职位。

这年九月明宪宗朱见深病逝,朱佑樘作为皇太子顺利登基称帝,史称明孝宗,年号弘治。

而张氏作为太子妃,自然要被封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而张峦再次“父凭女贵”,被拜为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此时张峦的地位已经远远高于自己的堂兄张岐,张峦的经历说明一句话:生一个好女儿能走捷径。而且速度非常快,弘治三年,张峦被封为寿宁伯,位居伯爵之位。

弘治五年,张氏为孝宗生下嫡长子朱厚照,孝宗随即便将嫡长子封为皇太子。而张峦则再次“父凭女贵”被晋封寿宁侯,位居侯爵,子孙承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张峦能得如此,也是因为孝宗宠爱发妻的缘故。整个后宫之中,孝宗只有张氏一位后妃,至于其他的妃嫔孝宗都没有册封,二人一起生活起居,吟诗作画、听琴观舞,谈论古今,从早到晚几乎都在一起,就像是寻常的夫妻一样。

这若是在寻常人家的话,确实是令人羡慕的事情;但孝宗是一国之君,如此确实会让朝臣们担忧,担忧什么呢?

自然是孝宗的子嗣,在弘治五年之前,张氏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朝臣们自然会担心大明的皇位是否有人继承。自然会催促孝宗充实后宫,但孝宗独爱张氏一人,不肯册封贵妃、美人。好在弘治五年,张氏生下了孝宗的第一位皇子朱厚照,这让满朝文武以及孝宗悬着的心也能放下了。

之后张氏又先后两次怀孕,生下一儿一女,只是全部夭折。

如此孝宗便只有朱厚照一位皇子,子嗣确实单薄,但总归明朝的皇位后继有人。

孝宗唯一的后妃

可能有人会问:孝宗当真是因为深爱张氏才不充实后宫的吗?明成祖朱棣也深爱自己的发妻徐皇后,但照样不是后宫“佳丽三千”吗?徐皇后并不妒忌,做好作为贤后的本分。

难道是因为张氏心眼小,孝宗才如此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跟孝宗在登基之前的经历也有关:

孝宗并非宪宗的第一位皇子,而是第三子。宪宗第一子是宪宗最宠爱的万贵妃所生,只是长子夭折,万贵妃再没有怀孕。万贵妃妒忌成性,自己不能再生下皇子公主,便也不允许其他的后妃怀孕,但凡是怀孕或者生下皇子公主的妃嫔都会遭到万贵妃的毒手。

比如生下宪宗次子的柏贤妃,虽然生下了皇子,但是皇子很快便夭折了;

再比如孝宗的生母纪淑妃,怀孕时便差点被害流产,好不容易在一位宫女的帮助下骗过了万贵妃,得以生下孝宗,但还是被万贵妃得知,万贵妃很是生气,一定要除掉孝宗。好在太监张敏心生怜悯,并没有真的害死孝宗,而是将其偷偷藏起来养着。

在张敏、纪淑妃、宪宗废后吴氏等人的暗中抚养下,孝宗得以长到了六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化十一年,已经继位11年之久的宪宗还是一个皇子都没有,忍不住对镜感叹,张敏才将孝宗的存在告诉了宪宗。宪宗很高兴将儿子接到身边,昭告天下,并册封其为皇太子。

虽然孝宗被封为皇太子,但是皇太子之位并没有想的那么牢不可破。

因为孝宗除了盛宠万贵妃外,还十分宠爱邵宸妃,邵宸妃先后为宪宗生下三位皇子。宪宗宠爱邵宸妃,便想要废掉孝宗的太子之位,改立邵宸妃之子为太子。

好在群臣阻拦,宪宗并未成行。

孝宗也算是历经很多的磨难,好不容易才坐到了皇位上。也正因为年幼时的经历,导致孝宗的身体并不好。

孝宗实在不忍自己的后妃,自己的儿女再有这样的经历,便坚持不肯充实后宫,一生只有发妻一人。只可惜孝宗本就身体不好,再加上在位时极为勤政,导致年仅36岁便病逝了,实在是可惜。若孝宗能多在位几年,或许大明王朝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孝宗自己在临死之前都感叹:若是能再多给我几年的时间,等太子成熟一些;可惜太子太爱玩了,会给明朝的发展带来不好影响的。

而一切,都如孝宗所料。

成为太后

度过19年幸福的生活后,张氏失去了挚爱自己的夫君,年仅15岁的儿子朱厚照登基,史称明武宗,年号正德。张氏成为后宫中独一无二的皇太后,按理说几年后便可以过含饴弄孙、儿孙孝顺的日子。

然而武宗贪玩,虽然有一后二妃,但很少入后宫,所以导致武宗在位多年后宫迟迟没有妃嫔怀孕。张氏作为皇太后,又怎么会不为此而担忧呢?

武宗甚至为了不为生母所约束,干脆不住在宫里,而是住在修建的豹房内,要么就是巡幸天下。总之,武宗几乎不问朝政,以至于武宗一朝,权宦频出,权臣把持朝政。

张氏虽算不得贤后,但儿子如此自然心急如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张氏度过了16年作为皇太后的日子。这16年张氏虽然不算颐养天年,但最起码是后宫中唯一的皇太后,地位最高,自然不需要过寄人篱下、看人脸色过日子。

然而正德十六年,武宗病逝,因为没有皇子可以继承皇位,便只能从宗室近支中挑选堂弟来“兄终弟及”。张氏也顾不得失去儿子的悲痛,因为她作为皇太后必须要为大明王朝挑选嗣皇帝人选。当然,张氏也是想要为自己找一个能够让自己依靠、颐养天年的人选。

最终张氏同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商议决定:迎兴献王朱佑杬的嫡子朱厚熜继位为新帝。

而且张氏一开始的打算是:让侄儿朱厚熜做孝宗的嗣子,任孝宗为父;而将自己亲生的父亲兴献王认为叔父。如此一来,其他的便可不变,张氏仍旧是后宫唯一的皇太后,只是皇帝人选换成了朱厚熜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张氏的最终还是计划落空,朱厚熜不同意认孝宗为父,自己的生父生母为叔叔、叔母,张氏便只好下懿旨,将已经去世两年的兴献王尊为兴献帝,朱厚熜的生母尊为兴国后。而且还是按照皇太后的规格,迎接朱厚熜生母蒋氏入紫禁城。

如此一来,后宫便出现了两位皇太后并尊。

而这,却是张氏凄凉生活的开始。

凄凉20年

了解嘉靖帝的应该知道,嘉靖帝并非逆来顺受的脾气,虽然自己的皇位是张太后给的,但嘉靖帝并未对张太后事事顺从,反而反客为主,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彻底成为紫禁城的主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君。

嘉靖帝登基后,将张氏尊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其生母蒋氏则是被封为兴国后,地位低于张氏。不过在位的皇帝是蒋氏的儿子,虽说张氏的地位是高于蒋氏,但两位皇太后不和,嘉靖帝自然会站在生母这边,而对张氏不满。

嘉靖三年,嘉靖帝将自己的生母上尊号圣母章圣皇太后。而对于张氏却并没有任何的表示。

甚至在有臣子弹劾张氏以及张氏的娘家人时,嘉靖帝还会降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慢慢地,嘉靖帝对张氏的称呼也由圣母改为伯母。

有一次张氏的弟弟做了不法之事,嘉靖帝要依律惩处,张氏跪在地上求嘉靖帝放过自己的娘家人,但嘉靖帝并没有同意,以至于张氏大病一场,不能起身。

单从这一件事,便可知张氏在嘉靖一朝时的处境有多艰难。

孝宗一朝时,张氏母仪天下,是后宫之主;还有夫君的宠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

武宗一朝时,虽然没有了夫君陪伴在侧,也没有过上含饴弄孙的日子,但起码独尊皇太后之位,无人能为难张氏。

然而到了嘉靖一朝,张氏哪怕是皇太后,没有夫君、儿子可以依靠,只能是寄人篱下,过着毫无实权、听天由命的日子。

而这一过,就是20年之久。嘉靖二十年,张氏病逝,终年72岁,也算是高寿而终了。

嘉靖帝将其追谥为孝康敬皇后,同孝宗合葬帝陵。

张氏去世后,嘉靖帝直接将张氏的弟弟处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张氏是一个上半生运气爆棚的女子,不仅仅能坐到皇后位上母仪天下,而且还独得孝宗宠爱,从不需要争宠。至于好运气都用完了,从失去夫君开始,尤其是失去儿子以后,便开始了自己凄凉的后半生。

而张氏之所以会凄凉20年之久,其实跟她所犯的三大错有关:

第一大错,没有像孝慈高皇后马氏、仁孝文皇后徐氏那样劝谏夫君,不要过分宠爱自己的娘家人,张氏甚至没有约束娘家而,反而对他们极其放纵。而孝宗因为宠爱张氏的缘故,在位18年,并不约束外戚。

有一次张氏的两个弟弟入宫参加宴会,二人居然在孝宗去厕所的时候,将皇冠戴到了自己的头上。这是大不敬之罪,即便是直接处死都为过。宦官何鼎便去劝阻两位国舅,然而孝宗并没有因此而处罚两位妻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次张氏的两个弟弟入宫,居然欺负了两位宫女。何鼎看到后,便决定直接将两位国舅打死。奈何另一位孝宗极为重新的宦官李广阻止了何鼎。何鼎便将此事状告给了孝宗,希望孝宗能够为两位宫女做主。但是孝宗并没有处罚妻弟,反而将何鼎下狱。

若张氏为贤后,又怎会不劝阻孝宗呢?

而更过分的是,张氏居然指使李广将何鼎在狱中害死了。

因为张氏的缘故,孝宗不仅将岳父张峦追封为昌国公,而且还让张氏的弟弟张鹤龄承袭寿宁侯爵位,二弟张延龄则是被封为建昌伯。

在为张氏的父亲张峦修建坟墓的时候,竟然需要数万人,可想而知张峦的坟墓规格有多高。而且张峦的碑文是孝宗亲自书写,这份荣宠除了中山王徐达,便是荣国公姚广孝。而张峦既没有开国战功,也没有辅佐君王功业,却能得此荣宠,不得不让人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仅仅是张氏的两位弟弟以及父亲,至于张氏其他的娘家人,大多也被授予官职,入朝为官。而且这些张氏的娘家人,仗着张氏是皇后的缘故,多行不法之事。时常有朝臣弹劾进言,但是孝宗都因为张氏的缘故,并没有处罚约束这些外戚。

皇后的娘家人如此放肆过分,又如何能让信服呢?

第二大错,张氏不该独占孝宗。

能够得到夫君所有的宠爱,确实是天下女子都想要的。但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却不该如此,不为别得,就为了大明的皇位能够后继有人。孝慈高皇后马氏哪怕是自己已经为太祖生下五子两女,不需要担心无人继承皇位,但她仍旧对待后妃以及庶子们如同己出,这便是作为皇后的气度。

孝庄睿皇后钱氏,虽然自己的肚子迟迟没有动静,但她并不妒忌其他的妃嫔怀孕,所以英宗才有那么多的庶子出生。如此,英宗去世后,才有人继承皇位。

而张氏,虽然为孝宗生下两子一女,但仅有嫡长子朱厚照长大成人。

虽然有人继承皇位,但此举风险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武宗无后,孝宗一脉便断了。

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哪怕是孝宗还有一两位庶子在,也不至于将皇位让给宗室旁支。

第三大错:过分溺爱儿子

朱厚照不仅仅是张氏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更是大明的皇太子,未来的皇帝。既然注定要肩负大明的江山,便需要从小便修身养性、勤于读书,成为一位文武双全之人。哪怕是不能成为像孝宗一样的圣君,能安分守己、安心处理朝政也是好的。

然而朱厚照在张氏的过分溺爱下,顽劣成性。

不仅仅让自己无后而终,还害了大明王朝,加速了明朝结束的速度。

正因为张氏所犯下的三个过错,才导致自己晚年凄凉。

参考资料:
《明史·孝康皇后传》
献皇后蒋氏
明史 卷三百 列传第一百八十八
明史 卷一百十四 列传第二
明史 卷六十 志第三十六
明史 卷一百八十三 列传第七十一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1~卷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