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陆军86个整编师(军)248个旅(师)约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方机关和军事院校等101万人,非正规军(保安旅、团及收编的伪军)74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在国共双方的整体力量对比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当时,人民军队的总兵力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不及国民党陆军正规军的1/3,没有空军和海军。

1、如何迅速扩大军队规模?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进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全面内战爆发后,发出一系列指示,提出要大力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任务。其中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扩大军队的建设规模,特别是扩大野战军的建设规模,加强特种兵建设。

1946年8月7日,中央军委在扩军的指示中明确要求:

“各战略区必须有计划的动员新兵,组成多数补充团加以训练,以便随时补充前线。”

10月1日,中共中央在《三个月总结》的党内指示中进一步指出:

“为应付长期战争(各地应处处从长期战争着眼),今后必须有计划地扩兵,保证主力军经常满员,并大量训练军事干部。”

各战略区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扩充兵员的指示,广泛地开展了扩兵运动。

(一)动员翻身农民参军

解放区的翻身农民,政治觉悟高,是人民解放军最雄厚和最可靠的兵源。

为了广泛地动员翻身农民参军,各战略区采取了许多措施:

制订扩兵计划,规定各地的扩兵员额和完成时间;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使他们自觉地参加人民解放军;召开积极分子会议,树立典型,表扬参军英雄和扩兵模范;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对军属除在政治上给予优待外,在物质上也给予一定的奖励。

如晋冀鲁豫区规定,参加野战军的家属每人分好地5亩,地方军家属每人分好地4亩。这一措施增强了军属的荣誉感,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的积极性。

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参军运动。由于土地改革的进行,千百万翻身农民获得了土地,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阶级觉悟空前提高,在保卫家乡、保卫胜利果实的口号下,自觉踊跃地参军参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7~10月,各解放区有30万青壮年加入到人民解放军的行列。

其中,陕甘宁边区有6200名青壮年参军,晋察冀解放区有8万余人参军,华中解放区1946年秋冬有5万新兵补入部队,山东解放区7~11月参军人数达到11万余人,晋冀鲁豫解放区10月间有10余万农民加入人民解放军。

在参军的人员中,不少地区中共党员占到10%~20%,民兵占25%60%,贫农占70%~80%,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扩兵任务也更加繁重。为应付长期战争,各战略区把动员翻身农民参军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部分地区还规定每年2月和8月为征集新兵的时间。

同时,考虑到有些老解放区参军人数较多,适宜参军的青壮年逐步减少的情况,为不影响解放区的经济建设,各战略区开始有计划地从新解放区和敌我争夺区扩兵。

经过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解放战争第一年,有56万农民加入人民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