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译文

景差担任郑国的国相。郑国有人在冬天赤脚过河。景差经过这个人,就将这个人请到车上,并给他盖上衣服,帮他取暖。

晋国的叔向听说了这个事以后,说:“这景差是怎么当国相的,实在是太水了。我听说啊,但凡是一个合格的官吏,上任三个月就应该兴修水利,是个个月就可以修好渡口桥梁。就算是牲口都不用在淌着水过河,何况是人呢?”

02

原文

景差相郑。郑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胫寒,后景差过之,下陪乘而载之,覆以上衽。

晋叔向闻之曰:“景子为人国相,岂不固哉!吾闻良吏居之三月而沟渠修,十月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况人乎?”

03

叔向:即羊舌肸(xi,一声,西),姬姓,羊舌氏,名肸,字叔向。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大夫,和郑国的子产齐名。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政治家。

04

这段,景差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孟子说的“君子远庖厨”,说到底不过是“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但是如果看不见听不着的话,那肉就可以随便吃了。这说到底,就是一种伪善。尤其是,作为君王。

孟子要哄着梁惠王,这个可以理解。

但是叔向就没有理由要给景差这种人留面子了。虽然这个故事很有可能也是编的。

我们评价君王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业绩。只要君王的业绩足够好,那他就算是有些黑点也是瑕不掩瑜。

如果我们评价一个君王没有使用业绩这个指标,那就说明这个君王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