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许多赴台老兵因为战乱不得已去往中国台湾省,时隔几十余年,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已不在人世,只能含恨留下遗愿,让子女代替自己回乡探望。

2012年,一位台湾省美女为了替去世的父亲探亲,坐上了飞往大陆的航班。

然而,在老家她除了见到父亲在大陆的亲人,还见到了父亲曾经的部下。

这位88岁的老人,因为其父亲的一句话,坚持守诺整整六十余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诺言,坚守一辈子

2015年10月30日下午六点,一位九旬老人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终于迈着颤颤巍巍的步伐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泪眼婆娑地与半生未见的弟媳及侄子相认。

这位老人名叫庹长发,是一名老兵。他在湖南邵阳生活了大半辈子,故乡却远在重庆彭水。

10月17日,邵阳的“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们找到了他。

在走访询问庹长发老人想不想回家探亲时,庹长发老人忽然变得神色激动,甚至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他涨红着脸,用含糊的声音反复念叨着:

“再不回去......都闭不落眼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庹长发背井离乡已77年之久,与家人已经断联了半个多世纪,父母定然已不再人世,但两个弟弟庹远轮、庹远胜,他希望有生之年能见一面,也就不再有遗憾了。

说起这里,庹长发几度哽咽,几乎泣不成声,在场之人也无不为之动容。

在多方努力之下,志愿者们终于找到了老人的家,找到了老人的亲人。

遗憾的是,他的两个弟弟已于去年和前年去世,不过,在听到弟媳和侄子打来的电话时,庹长发老人还是异常激动。

于是,庹长发老人不顾病重毅然乘坐志愿者征集的房车从湖南行驶了600余公里回到了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回乡3个月后,老人在侄子亲人的陪伴下,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然而,如此渴望回到家乡落叶归根的庹长发,在其年轻时本是有机会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的。

他之所以选择在外漂泊半生,只是为了照顾和他根本就没有血缘关系的三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国家正值战乱时期,国民党到处抓壮丁,14岁的庹长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了长官易祥的勤务兵。

易祥作为连长,比庹长发大五岁,相比其他又打又骂的国民党官兵,易祥对士兵都很好,对庹长发更是如弟弟一般,格外照顾。

十一年的时间里,庹长发跟随易祥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1949年,国民党军队连连溃败,身为国民党军官的易祥逃往中国台湾省,庹长发则与易祥的妻儿三人一起回到易祥的老家湖南省邵阳县黄泥村。

长官远在海峡对岸,几十年间连书信联系都没有。庹长发从此便承担起了照顾嫂子和两个侄子的责任,这一照顾,就是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照顾他们,庹长发老人不仅从此定居在了湖南邵阳,还终身未娶,与没有血缘关系的三人共同生活了66年。

而这一切的起因,仅仅是因为他答应长官易祥要替他照顾好妻儿。从此,他便用余生的两万四千多天践行了这个诺言。

已经91岁的庹长发在面对采访时早已记不清楚长官易祥样貌,也记不清易祥是如何把妻儿托付给他的。有时,他甚至连易祥是谁都想不起来了。

然而,照顾长官的家眷却是他一生从未忘记的责任。

不离不弃,照顾连长妻儿

1949年,庹长发25岁,这一年,他带着连长易祥的妻儿,陈淑珍、易浩光、易浩明一起来到易祥老家湖南邵阳。

尽管家中有些简陋,却也显得十分温馨,处处洋溢着其乐融融的氛围。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庹长发对家乡的思念越发浓烈,可他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默默守护着连长的家人,只因当年他对连长的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初国民党败退时,按照规定,易祥只被允许携带三人同行。

按理说,三个名额正够易祥携带亲眷同行,然而易祥作为将领,许多工作都离不开随身的副官和秘书。

再三思索之下,他还是决定暂时将妻儿安顿在湖南老家。

临行前,他向庹长发嘱托,让其照顾好自己的妻儿,待到在台湾省安定好后,就回来接他们。

庹长发自离开家乡便跟着易祥,易祥待他如亲兄弟般,对于易祥的恩情,庹长发一直铭记于心。

他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不会让嫂子和侄子受到欺负,长官去几年,他就会照顾他们几年;长官去一辈子,他也会照顾他们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事无常,易祥这一去,真的就是一辈子。

庹长发也如他所说的那样,照顾了易祥的妻儿一辈子。

照顾他们的66年间,庹长发吃了许多苦头。

乡下条件恶劣,全家人都只能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庹长发为了不打扰陈淑珍一家人,自己坚持住在旁边一间用铁皮搭成的既阴暗又潮湿的危房中。

陈淑珍在此之前是大家闺秀出身的官太太,不会家务,不会农活,一切都要重头学起。并且身边还有两个幼儿,多亏了庹长发的不离不弃,才能勉强生活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释重负,完成诺言

1979年,已经60岁的易祥终于成功联系上了大陆的妻儿。此时的易祥,却已经在台湾省有了自己的家。

那封跨越海峡的信件,更像是一封不抱希望的请罪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易祥惊喜的是,两个月后妻子陈淑珍竟然给他寄了回信,信中不仅写到易祥的两个儿子都已经平安长大成人,并各自成家立业,更是提到了三十多年仍对陈淑珍母子三人不离不弃的庹长发。

易祥从此之后,就开始经常与大陆的亲人进行通信联系,也经常叮嘱易浩光、易浩明两兄弟不能忘记庹长发的养育之恩,要好好报答庹长发叔叔,并嘱托两个儿子,帮庹长发找到亲人。

两兄弟有过努力,但由于条件艰苦,信息不畅通,帮庹长发寻亲一直没能有下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87年,两岸开放通航,这样的消息让台湾省的老兵尤为激动,一个个迫不及待的递交回乡探亲的申请报告。

然而,对于易祥来说,一切太晚了。

此时的他已经换上了肺纤维化,基本只能躺在床上,更别说回到遥远的家乡,看望自己的亲人。

次年,易祥在中国台湾省病逝,回大陆探亲,只能变成了他的遗愿。

庹长发得知连长离世,一个人偷偷的哭了好几次,他在大陆等了连长几十年,终是没能等到他的归来。

即便如此,他依然守在连长家人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飞逝,转眼间已经到了二十多年后。易祥在台湾省的女儿易若莲决定替父亲完成遗愿,回到父亲的故乡黄泥村探亲。

2012年,易若莲和丈夫终于替父亲易祥坐上了飞往大陆的航班。

此时,陈淑珍早已去世,易若莲两名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已年近古稀。

到达父亲的家乡后,易若莲的两个哥哥十分热情,不仅带他们上山祭拜了母亲陈淑珍、走进村里的祠堂祭拜列祖列宗,还向她介绍了父亲曾经的部下,也是照顾他们几十年的满叔——庹长发。

庹长发老人家一开始没有搞清楚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说了半天才知道眼前的女人正是易祥的女儿,此行就是专程回来看望他的。

直到他从易若莲口中得知连长一直挂念着他,并告诉他,他已经完成了父亲的嘱托,时年88岁的庹长发才终于如释重负,他终是圆满完成了长官的命令。

因此,当有人主动提及他的亲人,他的家乡时,他才说出埋在心底的几十年的思乡情,索性,不算遗憾,最后庹长发落叶归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庹长发用自己的一生护得嫂侄周全,一诺千金践行忠义。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而庹长发能在如此艰辛的情况下坚守承诺六十余年,早已超越军人的本性,更是对忠信的最好诠释。

庹长发的事迹值得我们称赞,他用一生守诺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致敬与学习发扬。

参考文献:
《战友1949年去了台湾 老兵照顾嫂子66年终身不娶》2015年10月21日 重庆晨报
《1345份抗战老兵手印背后的故事》新华网
《现代版关云长:老兵一诺护“嫂”60年》2015年11月07日 新华每日电讯
《九旬抗战老兵14岁被抓壮丁 77年后回故乡》 重庆晨报
《邵阳老兵为照顾团长家眷终身未娶 跨省寻亲成功》2015-10-20 红网 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