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起,家里就多了一个不一样的温暖。她是李氏,一个与血缘无关却像亲生母亲一样爱我的继母。继父母是用来区别亲生的称谓,可她在我心中,早已超越了这样的界限。

记得小时候,我问,"母亲,为什么你的菜总是这么好吃呢?"李氏笑了,只说了一句,“那是因为妈妈放了爱呀。”然后,她便教我识字、陪我读书,每一个生字书页上都有她温柔的注解。

那时的我们,家不富裕,却因为李氏的巧手和善良,使得这个家总是充满温饱和欢声笑语。邻里间提起她,总是笑称:“李氏是咱们这一带的贤妻良母,真是咱们的福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氏的世界就是这个家。在我的学业上,她总是说:“孩子,学问是个宝,比家里的一切都重要。”所以,无论家里发生了什么,李氏总是尽力让我安心读书,有时缝缝补补到深夜,只为准备第二天我上学的衣物。

别人眼中的继母和亲生孩子之间免不了有隔阂,可在我心中,李氏就是母亲,是这个家不可或缺的支柱。她一直教育我,血缘并非亲情的全部,重要的是那份不离不弃的坚守和理解。我亲眼目睹,那些日子里,她与父亲一起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默默无闻地付出,一如那个摇篮里轻柔吟唱的亲生母亲。

有一次,李氏带我去送鸡蛋给生病的邻居。我有点不高兴,“母亲,我们自己也不富裕,为什么还要送给别人?”李氏微笑着说:“因为分享是一种美德,亲情不只有形式上的亲近,更有精神上的奉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时候,我总喜欢问李氏各种各样的问题,慢慢成长,我开始明白了很多她所说的道理。无论是人生的道理,还是做人的原则,李氏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

也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使得我学会了尊重、感恩和爱。忆往昔,李氏带我走过的日月,我知道,那些都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记忆和财富。

李氏,对于这个家,您做了太多、太多。48年的风雨兼程,不是所有的继母都能做到您这样,而在我心里,您不只是继母,更是我永远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像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河,带走了许多年华,也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继母李氏与我之间,那些曾经无心的错过和摩擦,在岁月的洗礼后渐渐化作了亲情的羁绊。

那是一天平常的下午,我从外头赶回家中,怀里抱着刚在市场上淘来的一袋子新鲜蔬菜。推门进去,迎面而来的是继母李氏正忙碌在厨房的身影。我兴奋地喊她:“母亲!瞧,今天我买来了你最爱的韭菜,咱们今晚做饺子吧!”她瞥了一眼,淡然一笑,却没答腔,还是继续忙自己的手头活儿。

我心里有些疙瘩,总觉得她对我的态度有了些许变化。那晚,我们虽同桌而食,气氛却不似往日般热络。我强撑着笑容,有些不自在地尝了一口她包的饺子,突然明白了她的用心,这不仅是食物的味道,这是生活的滋味,是母亲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日后,李氏的亲生儿子李强和女儿李慧从城市回来,他们为了过继母的生日专程而来。家中的空气顿时紧绷起来,仿佛他们的每一次回头,都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戒备与疏离。“哥哥、姐姐。”我刻意笑着打招呼,试图拨开这层微妙的距离。

李强总是客气得不像回自己家一样,李慧则游走于各个角落,不停查看每一件家中的摆设。她们站在绘有家谱的墙前,指指点点,仿佛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李氏则是一如既往地热情地准备着菜肴,却少了往昔的那份从容,在心底。

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想要修补,却不知从何做起。李氏似乎料到了我的心思,她在一次收拾饭后暗淡的灯光下对我说:“孩子,家是人心的港湾,不必因为小事而生分。”我点头,却觉得这话里话外似乎有更深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隐隐感到,李强和李慧的回来并非只为庆祝生日这么简单。但心中那份对母亲的信任与依赖,让我选择了暂且观望。生活总有许多不如意,可在这个家中,我愿意与母亲一同面对,无论是风是雨。

那一天,一纸遗嘱像是冬日里的寒风,刺入了这个温暖的家庭。父亲去世后不久,母亲也跟随去世,而家里的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张。我的哥哥李强和姐姐李慧,面对家中留下的财产,心中有了争执。

“母亲临走前,可是都交代清楚了,这房子是留给儿子/女儿的。”哥哥的语气坚定而决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 姐姐仿佛有话要说,但又犹豫不前。

我站在他们面前,既想平息这无谓的争吵,又无法克制内心的紧张和不安。我清楚地记得,母亲生命的最后几年,和她细腻的笑,还有那份深深的不舍。她一直说,“家,无论大小,都是由爱构建的堡垒;不是简简单单由纸张就能划分清楚的。”

哥哥和姐姐的目光锋利如刀,他们好像忘记了母亲生前的教诲和她的深情。我的心里装着太多的话语想说,却又害怕发出的声音会破坏了这个家最后的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子/女儿,你不懂,这是我们的权利,是母亲欠我们的!”姐姐情绪激动,她似乎想要证明什么。

“不,你们错了,母亲没有欠我们任何东西。她给了我们的是爱,而不是所谓的房产。”我终于开口,但声音远没有我想象中的坚定。

“就算是爱,那我们为什么就得少一份?”哥哥质问的语气越来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苦笑着摇摇头,“爱,是平等的,它不分多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争吵的声音在这个家里回荡着,我感到一阵阵的心疼,心中明白,这场争执只因为我们对于母亲的理解不同。从小到大,母亲教导我们的,不是争执与争吵,而是互相理解与宽容。

房间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大家都在思索着些什么。食指触碰到遗嘱,我看到了母亲那工整的笔迹,字里行间显示的是她对这个家无尽的关怀与期望。房产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之间那份最初的感情——亲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高潮,让每个人都不得不去面对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欲望。它不仅仅是关于财产的瓜分,也是对母亲意志与愿望的考验。

最终,对话与陈述平息了争端,我们决定按照母亲的遗愿去做,相信那份纸上的愿望,能带给我们彼此之间更深的理解和共鸣。

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家中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哥哥李强和姐姐李慧也接受了母亲的遗愿。他们开始理解,母亲生前的选择不是偏心,而是出于对这个家庭深远的考量和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子/女儿,其实母亲去世前跟我说过,希望你能继续这个家。”哥哥与我相视,眼中的锐气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份长久的沉默与理解。

姐姐李慧静静地附和,“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这个家,你是最适合的人。”

我听着他们的话,感到一阵酸楚和释然。母亲的愿望不仅是关于物质的分配,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传承。她希望我们的心能像这个家一样,坚固而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命有许多无法预料的告别,但只要记得彼此的心意,那些爱的种子就会在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永恒的记忆。哥哥、姐姐和我,三人围坐在旧日的饭桌前,话题不再是斗争与争执,而是家常和笑语。

我从抽屉里拿出母亲留给我的那本老相册,翻开一页,是我们童年的照片。有一张是母亲背着我上学,那时候的我还小,母亲却已留下了些许银丝。“母亲,你看,您的白发难道不就是您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吗?”我逗趣地说。

哥哥李强和姐姐李慧也凑过来看,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一刻,我们都觉得母亲仿佛还在我们身边,她那慈爱的目光穿越了岁月,仍旧温暖着每一个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知道吗,母亲生前最喜欢的就是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没有争吵,没有隔阂,只有真心的欢声笑语。”我缓缓地说,语气中带着一份无法述说的感动和缅怀。

日落黄昏,窗外的橘子阳光洒在老房子的屋顶上,一日的忙碌渐渐归于平静。生活或许还会有风雨,但有了彼此的理解与支持,这份家的温暖,便是最强大的力量,带领我们走向未来。

在那个熟悉又温暖的小家中,遗嘱的话语仿佛成了某种家庭传承的礼赞,而我们三人,更像是母亲爱的见证者,让这份纯粹的亲情,成为时间中最坚韧的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