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8日下午,山西太原。蒋军第30军军长戴炳南因破坏前军长黄樵松起义被处以枪决。当时,站在他身边“陪刑”的还有30军27师师长仵德厚。

至此,黄樵松、戴炳南和仵德厚这三位曾经在抗战中驰骋沙场的西北军将领一人饮恨南京,一人毙命太原,另一人身陷囹圄。

在原西北军第30军的历史上,黄樵松、戴炳南和仵德厚都是闻名的人物,并且三人私交甚好。

自1932年去起,还是连长的戴炳南就在黄樵松身边亦步亦趋地跟随了16年。黄樵松也对戴炳南大力提拔,一直保他做到了师长。至于仵德厚,更是在台儿庄战役中表现突出,以敢死队闻名于世,在黄樵松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一向被视为小兄弟和军中班底。

可就是这两个人,在黄樵松决定率第30军在太原实行起义的时候,一个向阎锡山告密,一个态度摇摆不定,让黄樵松的起义功败垂成,英勇就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旧部队中,讲究的是派系。派系的首领为了能够牢牢控制部队,一般都是把同学、亲属和心腹安插在重要岗位上。一旦非本派系的人要想不服从命令或者“反水”,不等首领说话,这些心腹们就先站出来把不服从命令的人搞下去了。

在黄樵松心目中,戴炳南和仵德厚就是他能够依靠的人。

1948年7月,晋中战役刚结束,徐帅就率各部8万余人乘胜北上对太原实施了包围。

阎锡山急了,连连向蒋氏和胡宗南求援。

对自己的嫡系部队,胡宗南是不肯轻易派出去,因此,他就把刚在临汾战役中遭到严重打击的还未来得及恢复第30军番号的整编第30师空运太原。

至此,30军这支老牌的西北军就被一分为二,仅有第27师的3个团和30师的一个团进入了太原,而黄樵松、戴炳南和仵德厚这三人都恰好在这支部队中。

对于到太原,黄樵松是很不情愿的,他早就不愿意跟着老蒋打这场内战了。因此,他借口有病,躲在医院里迟迟不肯赴任。

可架不住来劝说的人太多,而且还都是老上司。黄樵松实在招架不住人情,也只能从命。因此,在1948年的8月,他才和仵德厚二人来到了太原。

黄樵松不愿意到太原是不想打内战,而仵德厚不想到太原是因为没当上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胜利之时,仵德厚担任第27师副师长,由于深受30军老军长鲁崇义的赏识,他被提拔为整编后的第30旅旅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为了此次调动,鲁崇义还特意把仵德厚从第27旅调到了第30旅当副旅长。

可就在仵德厚准备当旅长的时候,戴炳南眼红了。

戴炳南和仵德厚二人在黄埔进修的时候是同窗,又在黄埔结拜为兄弟,按理来说,对于仵德厚的提升,作为兄长的戴炳南应该高兴才是。

可恰恰相反。

西北军由于部队编制少,军官的提拔自然就没有蒋系嫡系部队军官那么容易,很多人厮杀了半生,也只能当个团长,这一次提升机会是很难得的,想当官想红了眼的戴炳南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至于兄弟之情,早就被他抛在脑后了。

因此,戴炳南找到了黄樵松,又找到了鲁崇义,甚至找到了自己的老上司池峰城说情,终于当上了30旅少将旅长。

仵德厚见自己的提升被戴炳南“截和”了,自然心中不忿。可戴炳南是个聪明人,暗中答应仵德厚,愿意在部队的指挥上放权。这样才算稳住了仵德厚。

不久,戴炳南调任第27旅旅长。就在仵德厚认为这下子可以当旅长的时候,一个资格更老,来头更大的尹瀛洲“空降”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7月,整编师由师改军,尹瀛洲调任133军副军长。鲁崇义再次打报告要提升仵德厚,可又让戴炳南搅局了。

如果仵德厚调任第30师师长,就要到西安赴任。因为30师的第89团虽然在太原,但师主力却在西安。按照惯例,师长是不会到仅有一个团的地方坐镇的。

可89团是仵德厚一手带出来的部队,戴炳南有些指挥不灵。如果把仵德厚弄来担任第27师副师长,只要自己能把仵德厚搞定,就可以指挥得动89团。

就这样,戴炳南请示上级,把仵德厚调任第27师副师长,再一次让仵德厚的升迁梦化为了泡影。

由此可见,戴炳南是一个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损害兄弟和同袍利益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可偏偏生性豪爽的黄樵松却对他信任有加,这就为日后戴炳南告密埋下了伏笔。

太原战役打响后,第30军被阎锡山部署在太原东山的“四大要塞”,处于与我军正面抗衡的一线阵地。

戴炳南和仵德厚都在一线指挥,利用阎锡山早就布置下的坚固工事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战事呈胶着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就在此时,阎锡山部所谓的“雪耻奋斗八团”实行了战场起义,这就坚定了徐帅要策反黄樵松的决心。

对于黄樵松,徐帅还是了解的。他不仅抗战有功,而且对内战深恶痛绝,对阎锡山的拉拢并不上钩,是一位难得的爱国将领。

既然已经认定了目标,那该如何说服黄樵松呢?直接派人去?危险太大,而且也未必能够说服黄樵松。

黄樵松这个人在西北军,尤其在第30军的威望很高,而且还是一位儒将,擅长诗词。对于说服这样一个人,派去进行说服工作的,一定要是一位足以让他折服的人不可。

想来想去,徐帅认为,同为西北军,又曾经担任过27师师长的高树勋是个合适的人选。

就在太原“四大要塞”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高树勋秘密来到了太原前线,并给黄樵松写了一封信。

信虽然写好了,可问题出现了。

究竟由谁去送信呢?通过什么渠道去送呢?如何与黄樵松进行谈判?如何指导起义呢?

很显然,已经重病在身,早就躺在病床上指挥作战的徐帅是不合适的。这时,胡主任站了出来表示承担这个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番策划后,说服黄樵松起义的工作正式启动。

为了引出黄樵松,把高树勋的信传递到黄樵松手里,我军对30军防守的“四大要塞”阵地发起了猛攻。黄樵松得报后,带着戴炳南和仵德厚亲临一线。

果然,见我军的攻势异常凶猛,炮火也非常猛烈,黄樵松害怕阵地有失,就派戴炳南到27师79团阵地督战,自己和仵德厚在89团长阵地坐镇。可不久他就发现,这个仗打得不对头。对面的我军虽然炮火猛烈,部队杀声震天,可30军的阵地上竟然无一人伤亡。

而且,我军在冲锋的时候到了半山腰就撤下去,并没有向山头攻击的迹象,这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