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车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显示,其年销量自2016年巅峰时期达到127万辆之后一路下跌,到2023年仅46.7万辆,跌幅高达63%。这意味着,这家百年车企在中国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溃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辉煌始于其2011年推出的“1515计划”,该计划旨在2015年前推出15款新车。这一策略在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年销量从2011年的51.9万辆跃升至2016年的127万辆。但此后三年,福特在中国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产品断档,产品线没有增加,主力车型也没有进行升级换代,而且频频忽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导致其销量急转直下。

行业内,一款车型通常是五年一换代,两年一改款。但福特福克斯在上市7年后才换代,而蒙迪欧更是上市9年后才换代。这种慢节奏的产品更新策略,使得福特无法跟上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步伐。

此外,福特在产品决策上也犯下了致命错误。最严重的当属第四代福克斯全系标配三缸发动机,直接导致其销量大跌,从曾经月销3万辆直接一路跌到月销三位数。虽然福特在三年后为福克斯换回了四缸发动机,但为时已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特汽车的质量问题也对其销量造成了巨大影响。从福克斯的漏油、蒙迪欧的内饰异味,到多款车型的“断轴门”以及被央视3·15曝光的变速箱缺陷,频发的质量问题不仅损害了福特的品牌形象,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福特在华更大的危机在于,电动化转型大幅落后对手。目前,福特在中国市场仅有两款新能源汽车在售,一款是福特电马(Mustang Mach-E),另一款是锐际PHEV。这两款车型的销量极为惨淡,其中电马今年1-5月销量分别为56辆、45辆、23辆、65辆、201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福特花了大力气进行电动化转型,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电动汽车部门"Model e"甚至成为了公司最主要的亏损部门。2023年,“Model e”亏损金额高达47亿美元,而今年预计会进一步增长至55亿美元。今年一季度福特只卖出了1万辆电动车,亏损达13亿美元,算下来平均每卖一辆亏损13.2万美元。

遭遇重挫后,福特开始调整自己的电动化业务,比如关停部分车型的生产线、暂停与SK On合作建设第二家电池工厂等。同时加强与江铃汽车的合作,相继引入了皮卡游骑侠Ranger以及越野车烈马Bronco,2023年江铃汽车归母净利润9.9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只能为福特汽车争取更多时间,无法扭转战局。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突破50%,未来只卖燃油车的品牌,市场地位大概率会被边缘化,福特想要重回主流合资品牌阵营,电动化是躲不过去的一道关卡。

本文源自:金融界汽车

作者: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