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左宗棠发妻周氏问:你每个月的俸禄是多少?左公答:一年40000两白银。妻子吃了一惊,说:既然你一年有40000两俸禄,为何每月才给家用200两?这么抠门!这钱你都花哪儿了……

“这钱当然是花在要紧的地方。”面对发妻的追问,左宗棠并没有说明这笔钱的用途,而是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背影。

当时的左宗棠是管辖一个省的封疆大吏,每年仅仅是俸禄就达到了两三万,再加上多发放的养廉金,一年起码有四万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些钱他都没有花在家里,而是留在自己手里另作他用。在自家的吃穿用度上,左宗棠每年只舍得拿出200两来。

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他明确说出过让孩子们早早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的劝告,因为自己赚来的俸禄不会全部用来供养他们。

一年省下来的大笔钱财,左宗棠究竟花在哪里了呢?

当人们追根究底,查阅历史文献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些钱全部都被他给“挥霍”掉了。

晚清时期,清政府看似维持着奢靡华贵的派头,实际上国库早就已经亏空。

左宗棠作为心系国家的爱国重臣,面对外寇的威胁,早早就意识到唯有兵强才能够保卫疆土不受觊觎。

可是国库亏损,早就无力负担购置军火的钱财,为了充实军火,加强军队实力,左宗棠剩下来的俸禄大多都放在了军队建设上。

有一次,左宗棠和外国的一位工程技师交谈的时候,发现国外有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

这种叫作鱼雷的海军武器能够击沉对方的战舰,让军队在海战中获得优势。

左宗棠听了之后,立刻命令人购置百颗鱼雷和水雷送到福建浙江海军中,购买这些鱼雷的钱都是他自掏腰包。

除了在国事上鞠躬尽瘁,左公心怀大义,还时刻记挂着普通百姓和士兵,关心底层生活。

晚清上层阶级的生活依旧是按照高规格来置办,身为太后的慈禧更是铺张奢侈,吃穿用度借钱也要按照最好的来。

但是军队中的普通士兵往往连军饷都发不起,士兵们怨声载道,战斗士气大大下降。

左宗棠得知情况之后,让人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部分钱给将士们补上拖欠的部分,不让士兵们饿肚子。

左宗棠出身清寒,从小便习惯了朴素简易的生活,对待那些骄淫奢侈的行为十分看不上。

在国家最紧张的时候,一位堂堂重臣能够做到和士兵们同吃同住,这样的行为怎么能够不让百姓们感动?

左宗棠是一位真正关心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实干家,他少时饱读诗书,对于农业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当时的一些地区每到季节就饱受涝灾折磨,粮食收成不好,百姓流离失所。左宗棠考察过后,捐出2万两俸禄来支持水利建设,改善当地情况。

为了能够让国人都有书可读,接受教育,左宗棠创办了多所书局,资金不足的时候,他还会到处筹钱。

如此算下来,一年四万两的白银确实不多,甚至经常不够用。因为这些俸禄,左公全部用来供养军队和百姓了。

左宗棠晚年的时候,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是他心中始终放不下的依旧是国家和百姓,全身心扑在家国大事上。

他的一生无愧于家国,对于子女和家人的教导充满苦心,使得后人能够自食其力,而不靠着攀附家中权势。

正是因为左宗棠是一位爱国为民的好大臣,当他逝世之后,百姓才会悲泣号哭不止,缅怀大义左公。

资料来源:

左宗棠传

左宗棠的钱花到了哪里——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