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特别是人工智能应用和大数据分析,正在重塑全球旅游业的整体价值链,在中国市场尤为显著。6月上旬,德国国家旅游局董事会主席及15家来自德国各地、城市和旅游服务提供商的决策者和技术专家,来到中国进行数字技术的交流考察,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进行拜访和交流,这也是近十年来德国旅游界最大规模的访华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移动技术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无缝对接旅行全过程

据介绍,此次中国数字化旅游应用市场的考察之旅,德旅局及旅游同业与携程集团、上海数据交易所、蚂蚁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大疆等多家企业及机构,共同围绕数字旅游平台的发展趋势、移动支付创新、人工智能技术、无人机技术、自动驾驶以及智能设备和物联网的旅游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德国旅游业界看来,中国将移动技术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中国旅游业充分把握这一机遇,推出了移动端预订、电子票务、扫描二维码入场以及几乎随处可用的移动支付等一系列服务。这种技术整合令旅行的全过程,从规划、预订到体验、反馈变得无缝对接,极大提升了旅行的便捷性和效率。

“中国游客优先考虑便利性,寻求无忧无虑的旅游体验。”德旅局董事会主席何佩雅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的投资,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等中心城市的投资,推动了创业环境和全球相关领域的蓬勃发展。“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和物联网,正在彻底改变企业与客户的互动方式,旅游业也不例外。”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出境游的迅猛增长不仅归功于经济的繁荣,更得益于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数字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的开发和实施,以及在新兴渠道和社交媒体上的卓越表现。”德旅局方面表示,在中国市场,将把利用社交网络、与在线平台合作视为战略核心,特别关注并拓展对中国游客尤为重要的数字化服务体验。

旅游业的数字化和绿色转型对于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据悉,德旅局为德国旅游业推出了联合知识图谱/开放数据项目。截至目前,知识图谱已集成超过55万条数据,形成了开发AI驱动应用的基础。“下一步是沿整个价值链实施无缝连接,包括同步预订系统、交通、住宿和活动,通过在线平台、移动应用和面对面互动等触点,提供一致且不间断的客户服务。”

另外,利用AI开发和实施数字营销工具拥有巨大潜力,例如沉浸式技术(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增强现实AR)和语音对话界面。据悉,德旅局自2023年起与百度合作,利用文心一言平台,对大量关于德国旅游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训练,旨在为中国游客打造一款个性化的AI助手,协助中国游客在德国的旅行更加便捷、高效。

何佩雅强调,中国是德国入境旅游市场中极具潜力的客源市场之一。2019年,中国游客在德间夜数已突破300万大关。同年,中国游客为德国旅游业带来的收入高达60亿欧元,为德国的酒店、餐饮以及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潜力。随着中国到德国航班数量的增加,2024年第一季度的复苏率达到63.1%,德旅局预计,来自中国的游客需求将重新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将推出首个德国旅游数字人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怎样看待中国旅游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中德两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方向有何不同?

何佩雅:中国互联网企业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丰富的消费者数据,深入洞察旅行者的行为和偏好。这种数据驱动的策略不仅为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了依据,还为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旅游产品铺平了道路。中国数字旅游市场已发展至高度成熟的阶段,拥有坚实的基础设施以及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群体普遍倾向于采用数字解决方案。在这个市场中,竞争异常激烈,各方不断寻求创新来驱动发展。我们与德国旅游业的伙伴密切合作,优化整个客户旅程,特别是增强中国客人非常重视的数字客户服务,如移动支付等。另外,通过开放数据和知识图谱项目,建立了基础设施,使得AI应用程序能够不断接收和处理各种旅游产品的最新信息。我们即将推出首个德国旅游数字人,旨在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由计算机生成的品牌大使,在虚拟与现实网络中与其社区进行全天候互动,提供旅行灵感和个性化的客户服务。

新京报贝壳财经:中德旅游产业的数字技术有哪些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

何佩雅:中国众多城市正迈向“智慧城市”的新纪元,借由物联网(IoT)技术优化旅游服务。这一转变涵盖了利用手机应用操控的智能酒店房间,物联网技术助力下的高效交通系统以及助力游客便捷导航和发掘景点的智能街道地图。同时,德国城市如弗莱堡和汉堡,凭借在可持续城市规划方面的卓越表现,包括绿色屋顶、城市花园和全面的回收计划,成为环保旅行者向往的目的地。数字化转型在推动城市旅游向更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和德国在各自擅长领域(中国的智慧城市技术进步与德国的可持续城市规划专长)的相互借鉴,为两国旅游业的提升提供了契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曲筱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