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党究竟是一支怎样的力量,能让以色列忌惮至此?以色列准备发动的“两线战争”是指什么?是什么原因让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1979年,伊朗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宗教领袖霍梅尼掌权。这场革命的影响力可不仅仅局限于伊朗国内,它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了巨大的涟漪,传到了隔壁的黎巴嫩。

当时的黎巴嫩,局势可以用“一锅乱炖”来形容,各种宗教派别、政治势力混杂在一起,互相看不顺眼,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打,内战打得昏天黑地。而伊朗革命的成功,让黎巴嫩的什叶派穆斯林看到了希望,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像伊朗那样的伊斯兰国家。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真主党”的组织诞生了,时间是1982年,地点是黎巴嫩。说起来,真主党的成立还跟以色列有关。当时以色列打着“和平”的旗号入侵黎巴嫩,想要彻底消灭巴解组织,结果却惹恼了黎巴嫩的什叶派穆斯林,真主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真主党成立之初,得到了伊朗的大力支持,无论是资金、武器还是人员培训,伊朗都慷慨解囊,倾囊相授。有了伊朗这个强大的后盾,真主党迅速发展壮大,从一开始只有几百人的游击队,成长为一支能够与以色列国防军正面抗衡的武装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主党的早期活动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基本上就是袭击以色列军队、绑架以色列士兵和西方人质,以此来打击以色列的嚣张气焰。1983年,贝鲁特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爆炸事件,造成241名美军死亡,真主党被指控参与了这起事件。

除了跟以色列对着干,真主党还积极参与黎巴嫩的内战,他们在战斗中不断积累经验,壮大自身力量,逐渐成为黎巴嫩什叶派社区的代表和守护者。到了20世纪90年代,真主党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精良武器装备、训练有素的准军事力量,在黎巴嫩政坛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真主党的灵魂人物——哈桑·纳斯鲁拉。这位出生于黎巴嫩贫民窟的宗教领袖,凭借其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和强硬的政治立场,赢得了众多什叶派穆斯林的拥戴,成为真主党无可争议的精神领袖。

在纳斯鲁拉的领导下,真主党逐渐摆脱了早期那种“单打独斗”的游击队形象,开始向正规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他们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涵盖了军事、政治、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

在军事上,真主党拥有数万名训练有素的武装人员,装备了包括火箭弹、反坦克导弹、无人机在内的各种先进武器,能够对以色列构成实实在在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政治上,真主党积极参与黎巴嫩的政治生活,他们在议会中拥有席位,还参与组建了黎巴嫩政府,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在社会服务方面,真主党建立了庞大的社会服务网络,为黎巴嫩的什叶派社区提供教育、医疗、救济等各种服务,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这也使得他们在面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时,能够得到来自民众的强大支持。

如今的真主党,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躲在暗处,用简陋武器袭击以色列军队的游击队,而是一个军事、政治、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对黎巴嫩政局和中东局势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地区性力量。他们与以色列之间的恩怨情仇,以及他们在中东地区扮演的角色,都将继续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提起真主党,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头戴头巾、手持AK-47步枪的武装人员形象。不可否认,在与以色列长期对抗的过程中,真主党发展出了一支不容小觑的武装力量。

真主党到底有多能打?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据估计,真主党目前拥有大约10万人的武装力量,这可不是什么乌合之众,而是经过严格训练、装备精良的正规军。

真主党的军事力量并非仅仅依靠人海战术,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王牌部队”。例如,为了应对以色列空军带来的威胁,真主党建立了专业的防空部队,装备了从肩扛式防空导弹到雷达系统的各种防空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对付以色列的坦克部队,真主党还组建了反坦克部队,装备了包括俄罗斯制造的“科尔内特”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在内的各种反坦克武器。更有甚者,真主党还拥有岸舰导弹部队,能够对以色列沿海目标构成威胁,这使得以色列海军也不敢掉以轻心。

真主党的武器装备也并非只是“小米加步枪”那么简单。除了AK-47步枪、RPG-7火箭筒、迫击炮等常规武器外,他们还拥有不少先进武器。

例如,来自中国的远程火箭炮一直是真主党的“宝贝疙瘩”。早在上世纪90年代,真主党就开始装备中国制造的“八一式”火箭炮,这种火箭炮射程远、威力大,能够对以色列境内的目标构成威胁,让以色列头疼不已。

后来,真主党又获得了更加先进的“九零式”分弹头火箭弹,这种火箭弹能够在目标上空散布大量子弹药,杀伤范围更广,更难拦截,堪称“城市巷战利器”。

除了来自中国的“远火”,真主党还装备了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甚至攻击以色列目标。这些无人机有些是从伊朗进口的,有些则是真主党自己组装的,它们就像是一双双“眼睛”,时刻监视着以色列的一举一动。

如果你以为真主党仅仅依靠这些“明面上的”武器装备,那就太天真了。真主党还有一张隐藏在地下的“王牌”——地道系统。

在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控制区,地下隐藏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隧道网络,这就是真主党的“地下长城”。这些地道有的用来储存武器弹药,有的可以用来隐蔽兵力,还有的可以直通以色列境内,方便真主党发动突然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主党的“地道战”可不是随便挖几个坑就能糊弄过去的。据说,当初朝鲜军官还专门传授过真主党挖掘地道技术的经验,而且他们还参考了中国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使用的坑道战术。

有了这些四通八达的地道,真主党就如同一条条隐藏在地下的“毒蛇”,随时准备给以色列来个“致命一击”。以色列军队曾经尝试过各种办法来摧毁真主党的地道系统,但效果甚微,这些地道已经成为了以色列军队的一块“心病”。

2006年,黎巴嫩南部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7月12日,真主党武装人员越过黎以边境,袭击了一支以色列巡逻队,打死3名以色列士兵,并劫持了其中2人。

这起看似普通的边境冲突,却像一根导火索,引爆了持续一个多月的黎以冲突,这场冲突也被称为“第二次黎巴嫩战争”。

以色列对真主党的“挑衅”反应强烈,随即出动空军对黎巴嫩境内的真主党目标进行大规模空袭,同时出动地面部队进入黎巴嫩南部,试图彻底消灭真主党的军事力量。

面对以色列的强大攻势,真主党充分利用了“地道战”的优势,他们像躲在地下的“土拨鼠”一样,与以色列军队玩起了“捉迷藏”。以色列军队每次发动空袭或地面进攻,真主党武装人员就钻进地道躲避,等以色列军队撤退后再出来作战。

黎以冲突期间,真主党还充分发挥了“远火”的威力,他们向以色列北部城市发射了大量火箭弹,导致以色列平民伤亡惨重,以色列北部城市的海法一度成为“空城”。

当然,真主党也不是完全被动挨打。他们在黎巴嫩南部的贝鲁特南郊、南黎巴嫩山区等地与以色列军队展开激战,依托复杂的地形和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以色列军队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以色列军队在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上都占据优势,但在面对真主党的顽强抵抗时,却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以色列的空袭虽然摧毁了黎巴嫩的大量基础设施,但却无法彻底消灭真主党的军事力量。

而以色列的地面部队,在真主党武装人员的顽强抵抗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在巷战中损失惨重,士气低落。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黎以双方于8月14日达成停火协议,这场持续34天的冲突终于落下帷幕。

2006年的黎以冲突,是以色列自1982年入侵黎巴嫩以来最“窝囊”的一次战争。以色列虽然在军事上对真主党造成了沉重打击,但却没能实现彻底消灭真主党的目标。

据统计,在这场冲突中,以色列方面有500多名士兵伤亡,1500多名平民伤亡;而真主党方面则有301名武装人员伤亡,4500多名平民伤亡。

2006年的黎以冲突,对中东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真主党在这场冲突中,成功抵御了以色列的强大攻势,打破了以色列军队“不败神话”,提升了其在黎巴嫩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威望和影响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