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鳙的特性是喜暖怕寒,在春季开口的时间最晚,通常需要水温达到15度时才有比较好的吃口。这是因为鲢鳙是滤食性鱼类,主要进食水中的藻类和微生物,当水中藻类变得比较丰富时才会开口。虽然自然水域中鱼的种类较多,但是一定存在大鱼少小鱼多的特点,而体型大的鱼中鲢鳙算是最好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气和钓位

鲢鳙是典型的中上层鱼类,这是因为水的特点是越深水温就越低,藻类主要分布在水温更高的中上层。所以春季虽然气温还不够高,但是有浅水层比深水层暖和的特点,所以还是应该选择钓浮。对于钓浮来说最怕的就是刮风下雨,这两种天气时鲢鳙会躲在深水,并且离岸距离太远,几乎是钓不到的。最好的天气是晴天微风,这种天气暖和不说风还小,中上层暖和最适合钓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钓位跟底层鱼类不同,不找鱼窝和鱼道,要选择水流平缓的区域,下风口或者缓流的湾子最合适,方位一定要向阳。虽然不太注重地形,但是钓位深度应该在3米以上,因为鲢鳙是不会到浅水活动的,这也是鲢鳙跟其他鱼类最大的不同,其他的鱼类食物主要分布在浅水,但是鲢鳙的食物到处都有,所以就导致了鲢鳙成为为数不多不靠边的鱼类之一。不靠边的鱼类中还有大翘嘴,经常就在很深远的位置追击小鱼,不用到浅水觅食,自然不会靠近更危险的浅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钓法要点

鲢鳙体型通常较大,因为鲢鳙的生长极为迅速,“喝水”都是在觅食,水中到处都是藻类,别看食物微小但是数量极多,长得快也就很正常了,所以钓组的搭配一定要结实耐用。因为不能钓浅水,鱼竿至少达到6.3米才行。鲢鳙的劲头足、力量大,鱼线也要足够结实,主线的选择尽量粗一些,因为主线在钓大鱼时对适口性、漂相的传递影响不大。子线的选择可说是钓鲢鳙的核心技巧,子线包括鱼线的粗细和长短,鱼钩的大小和轻重。子线一定要柔软,因为鲢鳙的咬钩不是真的咬住鱼钩,而是“喝水”过滤食物时把鱼钩也喝入口中,如果子线太硬的话鱼钩是很难入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子线要柔软还要结实,这自然是矛盾的,所以目标如果是大体型的鲢鳙时,可以试试使用比较细的PE线,不但柔软而且强度也能达到要求。鲢鳙的嘴巴很大,鱼钩小了根本就勾不住鲢鳙,鱼钩大但是不能太重,否则跟硬子线一样影响鱼钩入口的困难度,鱼钩强度要够但是又不能太粗。钩间距要非常大,因为钓鲢鳙时基本都是在上钩挂饵,下钩是空的,上饵雾化下沉到下钩水层,鲢鳙在这个水层过滤食物时才会把鱼钩喝进去。钩间距20厘米都不算大,如果饵料比重稍大,风力也稍大,钩间距还可以更大一些。饵料比重要轻,雾化好要,采用挂饵的方式调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饵料入水就雾化的缘故,浮漂的目数变化很快,所以调漂差不多就行了。最后要注意下漂相,小顿口的中鱼率较高,停顿、上下加速都可以提竿。还有一点就是找水层,在春季不容易把鲢鳙吸引到某个水层垂钓,所以要找对水层,一般是从浅到深来找鱼层。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