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出生人口的逐年下降与老年人口的持续上升,我国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这一结构性变化不仅关乎每个家庭的生活,更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考验。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8亿大关预计到了2035年,这一数字将跃升至4亿以上。与此同时,年轻的适龄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

90后人口为1.75亿,而00后人口仅为1.45亿,相较于前者少了近3000万。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意味着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时也给养老金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主要是基于现收现付的原则,即当前工作的年轻人所缴纳的养老金,主要用于支付当前退休老年人的养老金。但随着老年人口的激增和年轻人口的减少,这种制度下的养老金缺口问题日益凸显。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预计会有8万亿到10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而且这个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

其实,我国的养老体系是在世界银行提出的“三大支柱”基础上建立的。

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缴纳社保满15年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按月领取退休金,是由国家帮你养老。目前有10.5亿人缴纳,十年间增加了2.5亿人,社保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超过13万亿元,发展速度较快。

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一般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帮员工缴纳,是公司帮你养老。目前全国有约7200万人正在积累职业年金,2875万人在累积企业年金。其中,职业年金的规模是1.8万亿元,企业年金的规模是2.6万亿元,规模不大。

第三支柱是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是对第一支柱的有效补充,是自己给自己养老。其中个人养老金是有制度安排、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等36个城市或地区试点,也是我国的短板。

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有人提出了取消现行养老金制度,转而推行老年人社区医院和食堂的建议。这种建议认为,由国家直接负责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财政支出,还能确保不同收入阶段的老年人都能得到公平的照顾。

然而,这一建议引发很大的争论,其可行性和实际效果值得商榷。之所以很多人反对,主要是鉴于一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取消养老金制度会打击年轻人缴纳社保的积极性。现行的养老金制度鼓励“多缴多得,长缴长得”,这也是许多年轻人愿意积极缴纳社保的重要原因。如果实行一刀切的制度,年轻人可能会认为,无论他们缴纳多少社保,退休后的生活质量都将大同小异,这无疑会降低他们缴纳社保的积极性。

二、从历史经验来看,大锅饭式的养老制度并不可行。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明确的激励制度,社会进步的动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所有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都由国家统一保障,那么可能会引发社会上的懒汉现象,不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

三、即使推行老年人社区医院和食堂,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缺口的问题。为了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提供服务,这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与此相比,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在管理和运营上可能更加高效和经济。

因此,面对养老金制度的挑战,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寻找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以通过延长退休年龄、实行财政转移、国企分化划拨等措施来缓解养老金缺口的问题。

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