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有朋友说,人社部表示养老金调整机制将有变化,养老金或会上涨。这种说法是真的吗?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头条辟谣#

凡事不会空穴来风,但是我们也要正确理解有关信息。6月7日,人社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强化支持举措 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还是围绕老年人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多种举措。其中,《通知》中提到了一项举措是:“完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于是有的人可能对这一内容产生了错误的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老金增长幅度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养老金的调整机制,主要是依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和物价增长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说实话,除了以上两大因素以外,养老保险基金的负担能力也是一项影响养老金增长的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说,养老金涨幅大幅上调的可能性极低。原因有以下三个:

①养老金涨幅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的养老金调整幅度是逐年降低的趋势。2015年以前调整幅度基本在10%以上。2016年实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统一调整的时候,增长幅度确定为6.5%。2017年增长幅度下降至5.5%,2018~2020年连续三年保持5%,2021年再次降为4.5%,2022年是4%,2023年为3.8%。

预计2024年的养老金上涨幅度可能会在3.6%以下。但是不管涨幅是多少,大家一定要知道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养老金还是越来越高了。

②工资物价涨幅不高。《社会保险法》第18条明确规定,要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增长情况,进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去年的全国全口径社平工资上涨5.3%左右,城镇物价仅上涨0.3%左右,两个数字都比去年低不少。如果是养老金增长幅度是社平工资的60%,预计也就是增长3.2%左右。所以,2024年的养老金上涨幅度不会太高,更不会大幅上涨。

③养老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现收现支的模式,当年的养老保险缴费和支出基本平衡,只是留有部分积累。2022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6.33万亿元,支出为5.9万亿元,累计结余是5.69万亿元。累计结余只能支撑11个月左右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人口总数减少了208万,但是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净增加1,693万人。另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十四五期间将新办理退休超4,000万人。预计2023年末领取养老金的的离退休人数将超过1.4亿人,确实养老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所以,尽管养老金调整机制会进一步完善,但是很难出现涨幅大幅提高的情况。

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完善或指的是全国统筹。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明确十四五期间将要推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统筹的内容包括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待遇调整等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虽然是养老保险全国统一调整,但一般指的是调整总体水平、调整人员范围等内容,具体的调整办法还是要有各地的调整方案来确定。下面是31个省份去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相同的养老金、相同的缴费年限,在不同地区退休增加的钱数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未来养老金调整制度的完善,可能指的是会实现统一调整方案的那种简单模式,这样也更有助于促进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