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报道讯(姚荃茂 报道)6月11日,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项目混凝土主体结构封顶仪式举行。提前18天实现混凝土主体结构封顶目标,标志着航站楼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为后续屋盖钢结构、室内二次结构、装饰装修、机电等专业施工奠定了基础。据悉,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高峰期劳动力近3500人,各类机械设备170余台,累计绑扎钢筋约6万吨,混凝土累计浇筑30万余方。

自开工以来,山西航产集团组织项目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科学统筹、精心部署、迎难而上,坚持策划先行、样板引路,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场地制约等诸多不利因素。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技术进步,面对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采取了全面跳仓法施工技术,攻克了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难题,有效提高现场施工效率,为主体结构提前封顶提供重要保障。T3航站楼项目智慧建造技术应用荣获“共创杯”全国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大赛特等奖,并被推荐为全国智能建造技术创新示范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西航产集团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全力保障项目安全、高效、高质量推进。在工程管理方面,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处理建设中立项申报、投资预算、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合同管理、验收结算、项目交付等管理工作,对“局部环节任务重、涉及组织范围广、项目建设周期长”等难题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精细化的动态管理。运用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实现图纸深化设计、可视化进度管理、实模一致检查等工作,全面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为运维阶段的数字机场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在工程安全方面,定期、不定期地对项目开展消防、临电、空飘物各方面的安全检查,结合项目实际,加强对模板支架、起重机械及吊装等安全隐患的排查,并针对性地制定高大模架工程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混凝土结构与钢柱交叉施工,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在工程质量方面,在设计阶段采用BIM正向设计,以模型为设计协同工具,以规范化管理为指导,提高设计质量向施工质量传递的效率。在施工阶段,结合冬季施工困难之实际,加强保温养护措施,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属民航局“十四五”规划机场建设重点工程,是山西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工程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的终端目标设计,T3航站楼项目采用“大港湾+三通道”的三指廊构型,总建筑面积约40万m2,建成后对于加快建设太原区域航空枢纽,打造山西对外开放新平台,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矩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下一步,山西航产集团表示,将组织各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持续做好后续各阶段施工的安排部署,坚持超前策划、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全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将太原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打造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