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很多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之一。

相信我们都参加过结婚典礼,在礼堂布置的喜庆装饰的地方,或者亲友写给新婚男女的祝福词时,经常会看到“合卺之欢”这四个字。

这个成语的意思大家应该都有点概念,无非是类似和和美美、百年好合那般祝贺新人的喜庆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搞不清楚这个词语真正的意思以及背后典故,尤其是对其中第二个字更是非常的陌生。

那这个“卺”字是什么?怎么读?这个成语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今天就来把这个事情给搞懂。

“卺是一个很古老的汉字,读作【jǐn】

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种植葫芦这种植物了,当然最初也不是叫做葫芦,而是叫做“瓠”、“匏”、“壶”等名称。

《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中就是指的葫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其中瓠有一品种的果实虽然饱满,却吃起来十分的苦涩,并不便食用,因此人们就将这种苦点的葫芦称做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卺不能吃,但是不影响使用呀!

聪明的祖先便将成熟卺内部挖空,便成了盛放水或酒的绝佳容器;还可以可将卺从中间一刀剖成两半,就成了舀水的超实用工具。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到了周朝时,各种礼仪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

前面所说的,成亲是人生大事,在这种大事上面。古代举办一场婚礼,可不像如今流程这般简单,那礼仪流程十分多且繁琐,但每一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福。

就比如我们常说的交杯酒,在古代同样也有,而且是颇具特色的一个流程,而这个环节就要用到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葫芦除了吃和用之外,在中华民俗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的,因为“瓠”、“匏”、“壶”等字和“福”谐音,芦又和禄谐音,所以葫芦在一定意义寓意着福禄。

正是因为有这层美好的寓意在,苦葫芦才能取代杯子和碗成为婚礼上这个环节的必备之物。

具体流程时将一只剖为两半却用红线相连的卺中各盛美酒,然后新郎新娘两人各执办卺,也就是一瓢共饮此酒。

《礼记》中曾言:“以匏为卺者,以其苦也。

苦葫芦虽苦,可是酒却很甜很美,新人共饮苦葫芦盛的酒,那就寓意着这对新人此后夫妻一体,能同甘也能共苦,携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便是合卺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仪式逐渐演变成了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环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婚姻的期许与祝福。

合卺礼发展到了南北朝时又有变化,新人喝完卺中酒后,还会将两半卺重新合起来,然后用一条红丝带或者中间的红线紧紧缠绕起来,好好珍藏着。

此即所谓“连卺以锁”,寓意着夫妻间的团团圆圆,永不分离。

到了宋代时,合卺礼就不用卺了,而是改为两只木杯。

在之后发展,而“合卺”的礼仪已难得一见,逐渐成了如今简单“饮交杯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合卺”一词却始终沿用至今,“合卺之欢也成为成婚或新婚之时不可或缺的词汇。

因为即便形式有所变化,但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祝福,永远不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