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把这个传统发扬的淋漓尽致,即使在他成为国家领袖之后他也从没有忘记过他的老师,他用实际行动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1955年正在长沙视察的毛主席去探望一位恩师,在得知恩师病重却无钱看病时他立刻塞给师母500元钱用以给老师看病,却听到突然从病床方向传来愤怒的质问声:“你哪来那么多钱?”

这位被主席如此看重,又敢于质问毛主席的是谁?他就是杨树达,毛主席的恩师

亦师亦友杨树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树达出生于长沙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父亲是个开明之人,自小不仅让杨树达学习古文知识,还在他十五六岁时把他送入新式学堂去学习算学、英语等新知识,后因成绩优异被清政府公派日本留学,经过六年的苦读后,杨树达回到了长沙从事教育工作,并把这个事业从事了一辈子

1913年,杨树达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教授国文,此时毛泽东也刚刚就读于该校预科,但杨树达并不是毛泽东的任课老师,所以最初时二人并没有什么交集

毛泽东在学校就读一段时间后,听说学校有一名叫杨树达的国文教员古文功底特别扎实,他教授的国文课学生特别爱听,只要是他的国文课教室中总是座无虚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对国文本来就兴趣浓厚,所以就找机会去旁听了杨先生的课,一听之下果然是名不虚传,自此国文老师杨树达就在毛泽东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只听过杨树达先生一节课,但毛泽东也把杨树达先生视为自己的恩师

毛泽东和杨树达先生真正的相识源于1919年底发生在北京的请愿行动

1918年,由北洋政府任命的湖南省长张敬尧由于无视湖南人民生死、向帝国主义出卖矿权、残杀革命党人等累累暴行,引起湖南民众强烈不满,但摄于张敬尧皖系军阀的身份,民众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9年,毛泽东等人在湖南发动“驱张运动”,在他的带动下,湖南全省的学校都开始罢课,并多次举行抵制日货、上街游行等斗争活动,但均没有效果,反而这些活动多次受到张敬尧军阀部队的暴力袭击,学生民众多有伤亡。

同年12月,毛泽东等人决定携代表团进京请愿,强烈要求将军阀张敬尧逐出湖南。

毛泽东被推举为公民代表杨树达先生则被推举为教育界代表,二人携手率团进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的北京正值隆冬,毛泽东和杨树达带头走向北洋政府官员办公地。

然而,北洋政府却任由这些湖南代表团成员在门口吹着凛冽的寒风,拒不让这些来请愿的人入内。

毛泽东和杨树达看着门口拿着枪横眉冷对的警卫,再看看身后已在寒风中站立了几个小时的团员们,虽然已被冻得嘴唇发紫却仍然斗志昂扬,他们愤怒了,高喊着口号带头向大门冲去,警卫们虽然都是全副武装,但面对愤怒的人群却也不敢开枪,就这样,代表团终于冲进了北洋政府办公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消息的总理秘书长匆匆出来迎住了代表团,毛泽东刚想上前一步说话,杨树达先生却拦在他面前抢先冲秘书长发火了,只听他怒不可遏的说:“今天来这里请愿的都是湖南的民众,大部分还是学生,你们就忍心让自己的同胞在寒风中受苦?湖南人民的疾苦你们了解吗?不是活不下去了谁愿意冒着天寒地冻来这里?你们还有点同情心吗?”

瞬间,毛泽东明白了杨树达这举动的含义,他是在保护自己啊,作为一名教师,怎么能让学生去冲锋陷阵呢

在杨树达、毛泽东等人与北洋政府经历了几个月的斗争后,张敬尧终于成功的被逐出了湖南,杨树达和毛泽东也在几个月的合作中相识相知,结下了深厚的亦师亦友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