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侵删)

为加强安全管理,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门口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及升降杆,只有业主刷脸识别或者物业保安手动控制升降杆抬起后,行人才能顺利通过。此管理方式给物业公司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一旦升降杆砸伤行人,由此产生的赔偿责任应当由谁承担呢?一起来看下面的案例。

案情简介

2023年7月21日清晨,原告王某与其丈夫张某来到儿子张小某所居住小区门口。二人没有录入该小区人脸识别系统,但因经常出入,小区门口物业保安即上前自己刷脸操作升降杆抬起。原告王某在丈夫张某顺利通行后,骑行二轮电动自行车欲跟随进入小区,不料与正在下降的升降杆发生碰撞,倒地受伤。

事故发生后,原告王某住院治疗,被诊断为骶尾部挫伤、创伤性脑损伤,花费医疗费5574.78元。经鉴定,原告王某误工期为60日,护理期为30日,营养期为30日。后原告王某诉至本院,要求被告某物业公司赔偿各项损失共计30000元。

被告某物业公司认为,事故发生时,小区门口升降杆属于正常运行,并不存在设备安全隐患问题,也不存在故障。原告王某作为经常出入小区的成年人,应该知道不能跟随他人闯入未闭合的门禁。物业公司已尽到相应的义务,对原告王某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

法院认为,原告王某在事故发生前经常出入案涉小区,应该对小区门禁及升降杆的运行规则、规律有一定了解和掌握。事故发生时,原告王某丈夫张某已进入小区,升降杆正处于下落状态,原告王某应预见到其不足以在升降杆下落前的短暂时间顺利通过闸道口进入小区。原告王某未能避免损害后果的发生,存在懈怠过失,对于自身受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物业保安作为小区值班人员,应对小区进出人员、车辆进行必要的观察和管理,对异常情况及时作出风险预判。但该保安在原告王某欲跟随丈夫进入小区时,未加以提醒、阻拦,也未及时手动控制升降杆抬起,应当承担危险防免的作为义务,其履行职务产生的后果,应由被告某物业公司承担。综合考虑双方的过错程度及过错对伤害产生的原因大小,法院认为原告王某应承担主要责任、被告某物业公司承担次要责任,责任比例以6:4为宜,依法判决被告某物业公司赔偿原告王某各项损失共计6999.03元。

法官说法

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管理者,有义务保障门禁升降杆的安全抬起与降落,未尽到合理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每个人才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每一名业主和进入小区的人员都应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共设施设备使用及公共秩序维护等方面的规则制度,仔细观察、文明通行,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居住环境。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规定:“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来源:河东法院、山东高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刘泳敏

审核:梁东波∣覃显芸

-关注岑溪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