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的大气。

水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只有地球的0.38倍,在夜空中看起来异常微弱。

19世纪,一位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称为“光度计量剂”检测工具,通过测量行星的亮度来研究行星的大气。

用光度计量剂测量水星的时候,他却发现,水星虽然十分微弱,但是其亮度还是会小幅波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说明水星虽然距离太阳很近,但是其表面还是有土壤的,并且在接受了极大的太阳光照之后,还会散发热量波动亮度。

1965年,美国科学家利用探测器探测了水星的大气,并通过探测发现,水星的大气主要由钠原子组成。

此后科学家通过探测器观测还发现,在太阳照射下,水星的表面氧化铝、铝等元素还会发生化学反应,氧化铝等元素会与太阳光相互作用,生成一种叫做“钠”和“钙”的物质,这两种物质会被太阳光照射,因而发出强烈的黄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现象直接被称为“钠原子”大气。

在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中,还发现了称之为“钠尾”的现象,这种现象和彗星“尾巴”的现象类似,唯一的不同是,彗尾的尾迹是智慧生命体,水银“钠尾”是由钠原子组成,涌出到太空中。

这种由钠原子组成的“彗尾”的长度可达240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00倍,这种现象让水星独一无二,成为太阳系中尤为特殊的行星。

水星之所以能保留大气,是因为具备了全球性的稳定磁场。

水星的磁场强度只有地球磁场强度的1%,如同一把小小的保护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正是有这把保护伞,才能使水星保住自己的大气,不被太阳的辐射光风粒子流侵袭。

物质在受到热能刺激的时候会激发能级的跃迁,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带有特定波段和频率的光子,这也是光谱现象,只要有大气,就会有光谱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观测光谱现象,就可以判断物质的成分。

从地球上看,水星也能够看到发出的一种名为“钠原子大气”的光谱现象,这也提供了科学家了解水星地壳组成的一种新手段。

水星能够散发出光谱现象,意味着水星的大气还没有完全消失。

如果水星的大气消失,光谱现象也会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钠尾是如何形成的。

由太阳产生的太阳风流经水星大气,会将“钠”原子吹出太空。

由于太阳风流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太阳风流带着“钠”原子同时也在太空中活动。

在太空中活动的“钠”原子形成了“钠尾”,如同一种“行走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