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1948年解放山西时,我军竟然遭遇了6000日军。

原本徐向前元帅,认为此战最大的敌人是阎锡山,却没想到阎锡山竟然卑劣地请求日本人的帮助。

面对这些可恶的日军,我军新仇旧恨一起算,将士们毫不手软,在山西上演了一场激烈的白刃战。

是什么原因,让阎锡山养了这么多日本人?他最后结局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徐向前带领军队解放山西时,赫然发现阎锡山的第七集团军里,竟然有大量日本人存在。然而三年前,我们就已经取得了驱逐侵略者的胜利。

这些残留的日军里,还有一个徐帅非常熟悉、研究多次的对手,元泉馨。

此人阴险狡诈,刚愎自用,在战场上分外固执,对地位和话语权极其在乎,是个完全意义上的利己主义者。

徐帅相信,不管是第七集团军还是阎锡山本人,恐怕都无法随意使唤这个日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阎锡山竟然和日军私下勾结,意识到这一点,我军战士们有些吃惊,但又毫不意外。如墙头草一般随风飘摇的军阀头子,的确会做这样恶心至极的事情。

我国还在全民抗战时,阎锡山就对抗日表现得不积极,甚至私底下和日本人保持着联系。

那时候,日本想要占领山西,他想要另谋出路,双方一拍即合,展开谈判。

阎锡山要求对方保证,就算山西被日本政府收入囊中,他也要像之前那样,继续做这片土地上的“山大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晋绥军,指挥权也必须保留在自己手中。

谈判过程中,日军极尽友善,仿佛真把阎锡山当成了他们的朋友。

只是还没谈出个结果,日本侵略者便美梦破碎,灰溜溜地退回本国,但阎锡山还没有完全死心。

在全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之时,他脑洞巨大,想出了一个荒唐的办法。

他瞒着毛主席,瞒着蒋介石,偷偷留下了一支6000人的日本“精锐部队”。他相信,终有一天,这些人一定能派上用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的观点里,有了新加入的日军力量,他的晋绥军便拥有多一重保障。

他还留存着刻板印象,日本人的训练方式比中国人更先进,日军的武装配备也比中国军队更高级。

只能说,盲目崇洋的旧军阀,其军事眼光还没跟上时代的发展,总是抬高敌人,贬低自己,愚不可及。

而且,6000日军可以作为晋绥军最外围的屏障,在必要时为主力部队抵挡伤害。

阎锡山此人虽然狂妄自大,专横跋扈,但他对自己的嫡系部队和心腹力量却是分外看重,分外爱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心中,日本人是可以随时丢弃的棋子。如果发生危急情况,这群人就能为主力部队的撤退争取时间。

对一个冷面无情的军阀而言,亲生孩子和收养孩子的区别正在此处。

殊不知,在他极尽算计之能事时,日本人的脑子也没闲着。

他们归顺于阎锡山麾下,并不是真心投诚,而是对他虚与委蛇。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被当成了工具,随时可能因阎锡山的野心而送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们需要一个地方容身,更需要恢复精力和战斗力的时间。这群人还做着大东亚共荣的美梦,还想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互相利用而已;只是各自心怀鬼胎,做着不可能实现的美梦。

其实阎锡山这个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并没有多少集体荣誉感,只不过他极为看重人才,对于前来攻打他的徐向前,他也曾动过招揽的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当之无愧的战场神话,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众多头衔,昭示着他的卓越和不凡。

阎锡山,盘踞山西多年的土皇帝,臭名昭著的军阀头子,立场摇摆的墙头草。他是老蒋的心腹大患,也是我党的重要对手。

这天差地别的两个人,竟然都是山西五台人,甚至二人的家仅一河之隔。

对于乡土情怀极重的阎锡山来说,徐向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他想要招揽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比他年轻18岁的将军,可不是他召之即来的人。徐向前的目光,远比旧社会的军阀更加长远。

他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党都有过一定程度的接触,也分别对二者产生了不同的认知。

在他心中,等级地位分明的国民党即使推翻了落后的阶级社会,也只会建立一个新的阶级社会。底层民众仍然会受到剥削,上流人士仍然享受着无可比拟的特权。

他确信,那不是他想要的国家,更不是万千中国人愿意迎接的未来。至于阎锡山所代表的军阀势力,那更是比国民党还不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团结工农阶层、联合爱国力量、倡导人人平等的共产党,才是真正指引正确方向的政党。

于是,他加入了最光明的阵营,成为了正义之师的一员。而他和阎锡山,也注定会站在对立面。

1937年,在洛川会议结束之后,带着毛主席的殷切期待,徐向前回到山西,见到了阎锡山。

这一次“回家”,他有三大任务。第一,宣传统战思想,并尽可能找到阎锡山性格的漏洞,想办法将他争取到我党队伍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深入接触晋绥军,策动更多的有生力量,往战士们心中播撒一颗共产主义的种子。第三,开辟山西的敌后根据地,为抗日民主政权奠定基础。

这一次深入接触,见到徐向前的魄力,阎锡山更是深深懊悔,他为何没有与对方早些取得联系。这样的优秀将领,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人才。

但他的后悔毫无价值,因为不管他抛出怎样的条件,徐帅都不可能改变立场。

如果说这次交流让他见识了徐向前的能力,那么1948年的战场交锋,就让他真正意识到徐帅的可怕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阶段,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固守山西的阎锡山,就是我军眼中的“钉子户”。要想推进解放征程,必须把这枚钉子连根拔起。

毛主席任命徐向前指挥晋冀鲁豫约6万人的队伍,朝着山西进军。

6万的数字虽然听起来并不少,但实则比起晋绥军的13万人之众,还是显得弱势。双方接近一倍的兵力差距,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而且,这6万战士,并不是来自整编队伍。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更像是一群散兵,只不过带着同样的信念,才集合起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