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先动动小手点个关注吧。

最近,山东省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山东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在网上也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评论区里不仅一众山东网友惊呼自己“我不配”当一个山东人,很多外省的网友也跟着凑热闹:

“是谁说山东人穷的,都人均10万以上了,这都看不上,真不愧是铁老大。”

当然,这只是联系到前段时间发生在铁路某乘务员笑话”山东人穷“的一个调侃而已。

究竟是怎样的数据,让全国的网友们露出了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据报道,2023年山东省分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7131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这个标准,平均到每个月,就是8927元。

这个月薪高不高?其实也算不上是多么高的收入,把它放到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大城市,或许跟一个应届毕业生刚入职的收入也差不了多少。

那在山东来说,这个收入水平怎么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按照地域分布来说的话,像济南这种省会城市,以及青岛、威海、烟台、日照这种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8927元的月收入,不算低,但是也没有高到离谱。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往往会影响到从业者的薪资水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城市或者说经济发达的地区,能够提供给求职者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同时它们对于人才的获取上也面临着同行业更多的竞争压力,因此也倒逼着企业拿出更富有吸引力的薪资来争夺优秀的人才。

在这种城市,月薪上万甚至几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而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个薪资水准的吸引力还是蛮大的。

山东很多的内陆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政策、领导执政能力等多这方面的因素限制,想要获得与沿海或者说与江浙等南方城市一样的发展机遇,是比较困难的。

没有好的矿产类资源,吸引不了大的企业落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强行靠着后天开发来推广旅游业,似乎也没有那么光明的前景。

再加上一些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一些原本就不多的支柱型企业不得不面临着转型困局,这对于当地经济来说,也是压力颇大。

与前些年火箭般速度攀升的房价不同,山东很多地市的收入水平,其实几年以来都没有多么大的增长。

当然,这是相对于占据人口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来说的,也是每一次都被排除在统计范围之外的那一个群体。

这一次,山东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之所以惹来争议,就是很多网友们刻意的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就是统计范围已经被提前固定了,即标题中所列出的“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

其实,为了不引起公众的误会,在公告的末尾,官方还特意作出了详细的解释说明。

城镇地区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除私营单位以外的内资(包括机关、事业)单位、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
劳动工资统计主要统计法人单位的就业人员和工资情况,个体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非单位就业人员不在统计范围内。

既然已经提前声明,那为什么网友们还会有这么多的不满?

其实,或许正是这种“不公平”的统计方式,才让占据人口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有了“被忽视”的心理落差,相对于薪资稳定增长的这个被统计群体,也就有了“配不上”的抱怨。

报告中即便是最低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也达到了在岗职工年收入61291元,也就是每月能达到5107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打工人,恐怕低于这个标准的比比皆是。

很多在私人工厂里打工的职工,三四千的月收入也是常态,放在2024年的今天,这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但确实就是现实。

一对夫妻,加起来的收入都比不上一个退休公务员的月工资,你敢信吗?

为什么当初的王健林说“立一个亿的小目标”会被网友大肆嘲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也不是王健林不食人间烟火,是大家的差距已经大到彼此无法理解的地步。

这就是像是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嘲笑那些动不动全国甚至国外旅游的人,一碰到景区拥堵或者被宰客,网友就特别解气。

有人说,这不是活该吗,景区从不坑穷人。

也有人说,这叫做嫉妒,更严重点叫仇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谁来定义两种观点的对与错?

其实都没有错,错就错在,大家所拥有的东西不一样,很难去彼此理解,更谈不上什么共情。

对于有些人来说,享受生活是一种乐趣,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能有尊严的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

想想当年大火的综艺《变形记》不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吗,变形变得是什么,它能改变暂时,能改变一生吗?

而根据山东省2023年统计年鉴的报告显示,2022年,山东省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中,政府就占据了30%的比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统计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中,全省各市私营与非私营单位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拿全省总体来说,私营单位合计为57231元,而非私营单位则为102247元,几乎多出了一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说,这个收入的差别还是十分明显的,这也说明了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越来越偏向于两极分化。

非私营单位的分化已经如此明显,那就更不提那些不在统计范围的私营单位了。

按照统计报告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归属于非私营单位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人上市公司、私人中大型企业、港澳台企业、外资企业。

而所谓的私营单位,也就是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的单位。

我们可以理解为,那些规模不大、持股情况简单(股东都是自然人)的私企。此外,社会上众多的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也是私营单位。

2022年,山东省就业人员合计为5338万人,而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为1022.7万人。

也就是说,其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反而是占据了劳动人口的大头,而他们的收入却远远低于非私营单位的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怪不得有网友说,发布这种统计报告,除了引发一群人的焦虑,不知道意义何在?

我们能理解网友在这一问题上观点的不一致,毕竟在数据与现实的差距中,很多人都会被刺痛。

只是,作为统计方来说,也有自己的无奈。

毕竟私营单位的现状存在数量多、分散面广、从业人员管理不规范、薪酬制度不透明等多方面的原因。

这些都导致无法保证私营单位在统计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也是被排除在统计范围的主要因素。

而这些也是需要我们的主管部门下一步要做的重点工作。

把私营单位纳入到系统管理的体制中来,规范它的薪酬福利制度,让这一部分从业者也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

做让群众满意的工作,不仅要关注到体制和国企这类的“重点”,也要兼顾到私营从业者、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这一类相对弱势的群体。

让数据更贴近现实,更能反映民众生存的现状,才能获得人民群众更多的支持。

对于山东这个平均工资大家怎么看,在评论区发表一下你的观点吧。

文章旨在讨论某一社会问题,无意引发负面冲突,请大家文明发言,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