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闲话漫谈历史系列的第三篇,主要是为大家讲述詹才芳将军身上的传奇经历,希望读者们能了解到革命先辈的创业不易,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红四方面军中,詹才芳是一位特殊的存在。他在大授衔中被授予中将军衔,但却革命资历和战功颇高,深受红四方面军出身的老将军的尊敬。

徐向前同志称呼他为老战友,陈锡联、陈再道、许世友等同志们称呼他为老领导,李先念同志称呼他为老班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从这些称呼中,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出詹才芳的资历之深了。

更难得的是,詹才芳还关心下属,曾在长征时救下了尤太忠。后来,尤太忠成为了开国少将,又担任了广州军区司令员,于1988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今天,借着本篇文章,小编就带着大家了解一下詹才芳将军身上的传奇故事。

闻听兄长被害,千里奔袭复仇

詹才芳是湖北省黄安市高桥区詹店人,出生于1907年。他家境贫寒,是雇农家庭出身。所谓雇农,即没有自己的田地,只能给地主种田为生的一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七岁丧父母,十二岁丧父,生活的重担压在了肩头。詹才芳不得不和兄弟几人给地主放牛赚取食物。

1924年,经过同乡人的介绍,詹才芳来到了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当校工,在校期间,他半工半读,在董必武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工作。

詹才芳有兄弟四人,后来都参加了革命工作,且都于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

其中,詹才芳有一孪生哥哥叫詹才华,在老家进行农民运动时,被土豪劣绅率领的还乡团抓住,用鞭子活活抽打致其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此事的詹才芳怒火万分,在向董必武汇报了此事后,他就率领了两个学生连趁夜返回了家乡,突袭了土豪劣绅的还乡团,将十多名首恶分子处决,为兄长复仇成功!

和许世友交好

詹才芳身材高大魁梧,耳长唇厚,双目视人如同鹰视,炯炯有神。

根据史料记载,詹才芳性格比较内向,话不多。但奇怪的是,许世友却和他十分交好,两人相处得非常地融洽。这其中的原因,还得从红军时期说起。

在最一开始,詹才芳担任连长的时候,许世友是班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上级为了保持军队的纯粹性,稳定军人的战斗力,在军中施行禁酒令,严禁官兵饮酒。

有一天,詹才芳来到士兵宿舍检查内务,看到许世友的床前挂了一个水,他就摇了三下,又看向许世友问道:“里面装得是什么?”

许世友一听,心里有些紧张,生怕露馅,只能“嘿嘿”地憨笑。

詹才芳见状,便要打开水壶查看。事已至此,许世友只好坦白道:“酒壶里装得是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闻此言,詹才芳不禁怒道“你不知道军中有禁酒令吗?”

许世友摸了摸头笑着说道:“报告首长,我这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喝酒的话,腿就没劲,走不动道!”

其实,许世友虽然爱喝酒,但武艺高强,又敢打敢冲,是军中出了名的猛将和人才。

而詹才芳也对许世友一向非常地欣赏,所以也只能无奈地叮嘱道:“少喝点,如果误了事的话,我就拿你是问!”

在长期的征战中,许世友和詹才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许世友到北京开会的时候,都要求和詹才芳坐在一起。如果不能如愿的话,就得发一通牢骚。

从这来看,许世友和詹才芳的革命战友情是非常深厚的,而詹才芳的人品也赢得了许世友的尊重。

鲜为人知的是,许世友除了爱酒如命之外,还爱枪如命,视枪支为自己的第二生命。

对于许世友的这一嗜好,詹才芳也是心知肚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詹才芳将军晚年的时候,有记者特意前来拜访,请他谈一谈许世友的趣事。

老将军沉思片刻,便开口道:“许世友十分爱枪,可以说是嗜枪如命了,去哪里都会在身上带着一支枪。如果他身上有300颗子弹的话,他绝对会把270颗射向敌人,剩下的30颗留给自己。”

众人听了,无不啧啧称奇,感叹许世友的勇猛和大无畏精神。

长征路上用马尾巴救了尤太忠

尤太忠是开国少将,也是1988年的上将。他和詹才芳一样,都是出生于红四方面军的猛将。

1931年,13岁的尤太忠加入了工农红军,正式参加了革命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年后,尤太忠已经担任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九团二营排长,詹才芳则担任红三十一军政委,是他的上级领导。

由于缺衣少粮,再加上身体瘦弱,尤太忠很快就在过草地时病倒了。当时,部队里药品奇缺,这就意味着一旦有人在途中病倒的话,要么就凭借自身的抵抗力战胜病魔,要么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上级领导不得不痛下抉择,让几位战士把尤太忠抬起来放在了一旁。

巧合的是,时任军政委詹才芳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便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名小战士不敢隐瞒,实话实说道:“此人病得太严重,带不走了。”其实在当时,这也是不得已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詹才芳听后,仔细打量起尤太忠,发现此人面容稚嫩又身形高大,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便开口道:“这么年轻,块头又大,是抗机枪的好手。让他拽着马尾巴试试看,能不能走出草地就看造化了!”

当时,马匹是很珍贵的战略资源,一般是用来驼粮食和武器用的。所以,能让尤太忠拉着马尾巴前进,已经是一种特殊待遇了,因为这也会降低行军的速度。

万幸的是,尤太忠最终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在马匹的拖拽下穿过了茫茫沼泽地,顺利抵达牧民聚居地,得到了医生的治疗,重新恢复了健康和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正是由于詹才芳的一番询问和关照,才换回了尤太忠的新生,说是他的救命恩人也不为过。

在多年后,尤太忠回忆往事时,记起了这一幕,不禁感叹道:“多亏了詹才芳同志的帮助,我这条命,是靠马尾巴拉出来的!”

首长的首长来看首长了

建国后,在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将领中,陈锡联的发展之路是比较顺畅的。

他不仅是开国上将,还先后担任过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并一度主持过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陈锡联也是湖北黄安人,出生于1915年,在参加革命初期,是詹才芳手底下的士兵。后来又因为战功卓著,一步步地升迁到了新的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如此,在陈锡联的心里,詹才芳永远都是自己的首长,对他十分地尊重。

有一年,陈锡联生病了,詹才芳得知此事后,本想亲自看望,但无奈自己也是年事已高、身体不便,只好让人代替自己前去看望。

陈锡联的夫人看到来人后,连忙叮嘱警卫员道:“你快去告诉首长,就说首长的首长派人来看他了。”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詹才芳将军的革命资历是非常老的。

只吃鸡蛋不吃荤,被称作“斋公”

詹才芳将军在饮食方面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基本不碰荤菜,平时只吃素菜,不过为了保持体力,鸡蛋还是吃的。

1980年,开国中将吴克华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詹才芳则担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是他的搭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军区大院里有很多人养鸡,这些公鸡母鸡们行动灵活,到处都有它们的排泄物,有些不雅观。

于是,吴克华在慎重考虑后,就宣布了一个规定,即不准在军区大院内养鸡。同时还补充了一条规定:“詹才芳副司令员除外,他不吃肉,只吃鸡蛋。”

主要就是当时的养鸡场很少,想吃鸡蛋的话要么从附近农户手中购买,要么就只能在军营中养鸡下蛋了。

在詹才芳看来,吃穿无所谓,保持平常心即可,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粗茶淡饭,百事可做;清心素食,万事不移!”

乡土情结很深

詹才芳出身贫苦,又早年丧父,自小是在老家人的帮助下,吃百家饭长大的,对家乡人的感情很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凡是有老家的乡亲们找过来,他一定会以最好的礼节待客,并把家中比较好的衣服、裤子、鞋子、大衣、帽子等物品,送给老家人。至于旧一点的衣服,则留着自己穿。

詹才芳有一只双筒猎枪,是当年老战友送他的战利品。儿子看着喜欢,多次想要,但他都没有给。

有一次老家来人看望,临走的时候,詹才芳特意取出了这把猎枪,送给了老家的客人。

儿子见状,不解地问道:“为什么给他,却不给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詹才芳听了,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家还苦得很,猎枪带回去可以打猎,解决一部分吃肉的难题。”

儿子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地点点头,感叹父亲考虑得很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