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端午节,纪念谁都会变成一个话题。

一、包邮区版本(纪念伍子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国江苏、上海、浙江(也就是著名的包邮区)一带,一般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伍子胥是楚国人。老家在今天的湖北荆州监利县。

伍子胥家族在楚国是望族,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

用今天的话说,妥妥的官三代。

伍子胥是一个复仇的励志故事,中国版基督山伯爵。

公元前522年,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满门抄斩,伍子胥幸免于难,逃奔吴国。

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

伍子胥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

伍子胥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

其中伐楚五战而攻入楚都郢。

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复仇成功之后,伍子胥的人生开始走向了悲剧。

打下楚国之后,吴王阖闾准备一鼓作气,灭掉越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不幸战死。子夫差继位,立志报仇。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军大败,却听信谗言,答应越王勾践的请和请求。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并听信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历镂”剑,令其自刎。

子胥忠良,为人耿直,自刎而死:“我死后,请挖出我的眼睛,悬挂在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后面果然被越国实现了复仇计划。就是著名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故事。

夫差闻子胥死前之言,大怒,令人取子胥尸体装入皮革中,于五月初五日投入大江。

伍子胥含冤死后,“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伍君”便是伍子胥。

就这样,湖北人伍子胥成了包邮区的“波涛之神”。

此外,伍子胥还是苏州城的总设计师。苏州今天还有著名的胥门,就是当年伍子胥组织修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苏州版本的“端午节伍子胥起源说”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苏州,每年都在苏州古城的胥门外举行公祭伍子胥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中原地区版本(纪念屈原大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屈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

战国时代,楚秦争霸,作为楚国大臣的屈原很受楚怀王器重,他主张举贤任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

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怀王稚子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保守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但屈原矢志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秦国接连攻占了楚国8座城池,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识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楚国都城郢。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羞悔交加,忧郁成疾,3年后客死秦国。

楚顷襄王继承王位不久,秦王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

抱负远大而壮志难伸的屈原,在被流放到远离京都的沅、湘流域途中,终日忧愁,常常独自徘徊江边。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下了《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不朽杰作。

在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屈原仰天长叹不已,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激流滚滚的湖南汨罗江。

这一天,正是夏历的五月初五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屈原之后,死谏成为一种文人传统

在古代,端与初同义,五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

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要避讳,就把“端五”改为“端午”。

到宋代,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下诏将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谕令各地官府组织纪念诸如赛龙舟之类的活动,以纪念屈原。

宋人梅尧臣在《五月五日》诗中吟道:“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元明之际的贝琼《巳酉端午》吊屈原诗:“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不管是复仇者伍子胥,还是士大夫屈原,后人(历代朝廷)纪念他们俩,都是彰显他们俩的忠义气节。

伍子胥、屈原也开启了中国文人的死谏传统。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件很多。场景也往往很惨烈和悲壮。

比如明朝著名的“议大礼”事件。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以藩王身份继承大统后,与群臣围绕生父的地位问题展开了斗争。

嘉靖继位六天后给礼部下诏,要求为其父兴献王上尊号,却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大臣们认为嘉靖皇帝既然继承大统,就应该尊明孝宗为父,尊兴献王为叔父,然而嘉靖皇帝也是坚决不从,于是群臣开始了死谏。

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带领群臣在左顺门长跪不起,并以死劝谏,高呼:“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就在今日。”

嘉靖大怒,当即命令锦衣卫逮捕哭声最大的八人下狱严刑拷打,此举让群臣更为激动,居然冲到左顺门前捶门痛苦,嘉靖随即又逮捕了一百多人下狱,品级高的官员革职待罪,事后将逮捕的一百多名官员四品以上罚俸,四品以下全部廷杖,打死了数十人。

近代的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本质上也是一种死谏。杨虎城后来被处死,张学良被终身软禁。

著名的蒋介石文胆陈布雷,也是死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