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这么一个问题啊!曾经的世界霸主,号称“日不多帝国”的英国,当年也曾对经济鹊的美国发起过贸易战,难挽昔日世界霸主最终衰败,“日不落”让位星条旗启示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初,经过“一战”的洗礼,大英帝国,风雨飘摇。1918年,战后,英国工业生产,相比1913年,也就是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下降了19%,重工业遭创严重,大英帝国“衰败”的国运,日薄西山,难以挽回。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第一,英国的许多企业,设备老化,却不愿意更新,最新技术,导致生产效率远远落后于新兴工业国家。这一点,与如今美国的“锈带”何其相似。第二,英国资本家倾向于将大量资本投资海外殖民地或其他国家,以获取更高利润。像极了今天的很多国际资本,往东南亚跑,往墨西哥跑。第三,英国在某些关键工业领域,领先地位被逐渐美国和德国等新兴工业国家超越。对照现实,我们也不难发现,今天东方大国的很多产业,尤其是在高新科技、新能源、“新三样”等产业,也对当年的老牌发达国家实现了“碾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个时候,英国是咋想的呢?又干了点啥呢?是自我革新,积极变革,调整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吗?对了!没错!就是对当时的新兴经济体——美国,发动“贸易战”。当时的英国著名政治家约瑟夫·张伯伦,也就是二战前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的张伯伦,就主张提高关税以保护帝国产业。英国作为昔日全球霸主,采取多种方式应对美国崛起,包含合作与竞争。大家听着,耳熟吧!翻译过来,就是“该竞争竞争,该合作合作”。此外,还有非常熟悉的配方:经济施压与技术封锁。英国曾试图通过禁止向美国提供先进技术,以及对美国商品实施禁运等手段,来减缓其发展速度。当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当年,英国对付老美的那些手段,最终未能阻止美国强势崛起。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英国逐步让位于美国的历史过程,探究一下退出世界霸主地位的历史关键因素是什么?或许,对于理解当今世界格局的大趋势,有所帮助。

首先,必须承认,一个在世界上长期称霸的霸主,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海量的政治资源、经济利益、和文化“软实力”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全球综合资源体系。所以,美国取代英国,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同时涉及到经济、军事、政治和国际格局的各种深刻变化和取代,最终,在二战之后,完成了美英双方在全球战略的调整和国际秩序中角色的转变。——而且,幸运的是,因为两国同文同种,而且,英国绝对是比较“鸡贼”的战略平衡术的高手,所以,这一次全球霸主地位的易主,是以和平方式实现了权力交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面有两个标志性事件,或者说,是评价“全球霸主地位”的转移的关键指标,值得关注。

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这个大家都知道的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了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取代英镑的国际主导地位。

第二个,国际组织及其规则的重建。由英国人主导的,在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已经声名狼狈,信用破产了的那个所谓“国联”,在二战后,被美国主导的联合国所取代,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这在政治上宣告了美英在国际政治权力上完成了交接。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也许能引发大家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