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金庸的故事总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让人忍不住想打破砂锅问到底。

金庸却说:“读者们读小说的习惯,不喜欢自己凭空虚想,定要作者写得确确实实,于是放心了:‘原来如此,这才是了!’”

言下之意,他不过是刻意在恰当的时机为故事画上句号罢了,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读者完全可以凭借书中的细节来推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靖、黄蓉剧照)

而《神雕侠侣》的故事就是明显没有被说透,就因为书末的那次襄阳大战并非最后一次襄阳大战,蒙古大军迟早还会卷土重来,选择镇守襄阳的郭靖夫妇也迟早会迎来一场灭顶之灾,只是最后一次襄阳大战爆发时究竟发生了什么?郭靖是战死了,可黄蓉呢?她是死了,还是被俘?

一、郭靖战死

郭靖是金庸全书最能代表“侠”的角色,甚至放眼整个武侠小说界,也没哪个角色比他更配得上“侠之大者”的称号,就因为他的格局已不在武林之中,他是心系天下苍生之人。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郭靖这个角色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毕竟当年的他就向杨过解释过,他也没有守住襄阳的把握,他知道死守襄阳的结局只会是在襄阳城破的那一刻以身殉城,但他还是坚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说过,他不是为大宋的昏君卖命,他只是放不下襄阳城中的百姓罢了。

他是一定会战死的,可黄蓉呢?

二、黄蓉的去向

从明面上来看,黄蓉多半也战死了,毕竟从郭襄那一脉传下来的消息,提及最后一次襄阳大战时,只有这么一句。

“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但你细品这句话就会发现它本就存在矛盾之处。

郭襄人在哪?

西川,既然如此,她又如何能知晓襄阳城中发生的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蓉剧照)

所以“父母以及弟弟郭破虏战死”,都不过是郭襄的猜测,只是因为她后来再没见过父母和弟弟,甚至就连郭破虏具体死没死,都不好说,毕竟连载版原著中提到张无忌从谢逊那儿习得三招降龙十八掌,而谢逊则是跟一位“江湖隐士”学的,丐帮的传功长老可不会这掌法,即便是有功之人,也最多如黎生那样习得一两掌,这人能习得三掌,自然是郭靖身边的人,说不定是郭破虏是主动弃刀,只为保全性命,又觉得无颜再见郭襄,于是只能以“江湖隐士”的身份活下去。

而黄蓉呢?

可能性较大的一种猜测便是被俘了,毕竟与郭靖不同,黄蓉虽也是蒙古一方的敌人,但同时她还是个绝色佳人,哪怕一把年纪,也依旧美丽。

比如杨过就曾感慨过:“‘杨过眼见之下心中一凛,不禁脸上发热,那正是郭靖、黄蓉夫妇。数年不见,郭靖气度更是沉着,黄蓉脸露微笑,浑不减昔日端丽……杨过心想:‘原来郭伯母竟是这般美貌,小时候我却不觉得。’”

而忽必烈当初也对小龙女表现出了喜爱之情,直言这女子令人惊艳,还是杨过挑明那是他妻子,忽必烈才没有继续展开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蓉痛苦剧照)

退一步说,即便不是因为“贪恋美色”,忽必烈也完全有理由软禁黄蓉,毕竟当初郭靖前去蒙古军营时,忽必烈还念及郭靖与他父亲拖雷的旧情,郭靖提及往事,甚至不禁潸然泪下,忽必烈都看在眼里,哪怕此时的他们身处敌对阵营,也对彼此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多少是有些情分的。

因此后来的忽必烈若真的抓了黄蓉,多半也会妥当安置,只是将她软禁起来。

可这也只是其中一种猜想罢了,关于黄蓉最终的去向,郭襄临死前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三、郭襄给出的真相

关于“最后一次襄阳大战”的消息就是郭襄临死前告知自己的弟子风陵师太的,接着这消息又由风陵师太、灭绝师太一直传到周芷若这一代。

不过郭襄临死前还交代了另一件事,那就是父母的“倚天屠龙计划”。

关于那计划,多数人的认知就是郭襄得了倚天剑,郭破虏得了屠龙刀,刀剑之中分别藏着《武穆遗书》与《九阴真经》,只有同时得到刀剑,才能凭借刀剑互砍的方式得到刀剑中的秘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忽必烈剧照)

对不对?

当然不对,至少以新修版的设定为准的话,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

由于一直有人质疑熔铸刀剑需要极高的温度,无论那《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是何种材质,都不可能完好无损的放入刀剑之中,因此金庸在新修版中修改了一个细节。

刀剑之中不再藏着秘籍本身,而只留下两块铁片,而那铁片之上则刻着藏匿两本秘籍的地点信息。

至于那两本秘籍,则是被藏在了桃花岛上。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郭破虏持刀,郭襄持剑,书中也明确提到,郭靖夫妇认为郭芙是草包,难成大事,不适合参与计划,所以这计划压根就没让郭芙知道,那护送秘籍去桃花岛的人还能是谁?

答案不言而喻,只能是黄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襄剧照)

因此最后一次襄阳大战爆发时,黄蓉大概率是压根就没有留在襄阳,比起毫无意义的死在襄阳,此时她身上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两本秘籍不被有心之人窃取,她的余生只能是留在桃花岛上,成为秘籍的看守者,即便她心中再挂念丈夫和几个孩子,也只能为了大义而忍痛割爱。

结合书中的各种细节来看,这或许才是最接近真相的一种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