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23日,东北吉林濛江县保安村,杨靖宇借助密林的掩护稍稍得以喘息,经过数月奔逃,此时的他全身长满冻疮,数天粒米未进。

突然传来脚步声,杨靖宇微一撇头只见来人是赵延喜,赵延喜笑眯眯地对杨靖宇说:

“日本人说了抗联的人只要投降就不杀头,现在天寒地冻的,你撑不了多久。”

面对这样的劝解,杨靖宇回道:

“若是中国人都倒向日本人了,那还有中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延喜见杨靖宇不为所动,便将他的位置信息出卖给了日伪。

日寇将杨靖宇包围后,其中懂中国话的警佐对他喊道:

“我们的队伍里有不少你的老同志,程君、张君皆是高官厚禄,你孤身一人想逃脱是不可能的,考虑归顺吧。”

日寇口中的老同志都是谁?抗联时期为何杨靖宇身边会出现如此多的叛徒,当年东北抗联究竟发生何事?

东北抗联起源

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得从东北抗联源头说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主力军不战而退导致东北沦陷,日寇顺势建立了伪满洲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东北人民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自发组成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东北抗联鼎盛时期超过3万人,共在编11路军。

不夸张地说,在此期间有无数英雄纷纷掩埋了自己的真实姓名,远离家乡,告别亲人,走入深山老林冰天雪地中,用自己的生命鲜血铸造了东北抗联这支队伍。

在这支队伍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杨北赵”,“杨”指的是杨靖宇,杨将军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接受党中央任命组织东北抗日联军。

部队在他的带领下一次次与日军周旋,破坏日伪铁路桥梁,解救了大量中国劳工。

当时的日伪为了消灭杨靖宇所在部队,调动了大量的关东军、皇协军进行围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36年到1939年3年里,日伪在东北实行了“大讨伐”“素清”行动,他们大肆搜捕党员和抗日群众,严禁民众屯粮超过3天,几乎完全切断抗联战士粮食物资来源。

最恶毒的还是敌人的“侦察培养计划”,因为日伪知道抓走一个“负责人”还会有“新的负责人”来接替,如果对“叛徒负责人”重点培养,则可以顺藤摸瓜获知全部组织的秘密党员信息。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杨靖宇所在的部队一步步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而杨将军也因“叛徒出卖”直接被逼入绝境当中。

最坚定的战士

其实在杨将军被日伪团团包围前6天,日伪的600余人讨伐队早已被他拖得筋疲力尽,减员严重只剩下了不到5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敌人垂头丧气打算撤退之时,谁成想杨将军竟然被伪排长赵延喜出卖,这才暴露了位置信息被敌人发现。

话说杨靖宇眼见自己被包围后,一边在掩体下射击,一边销毁随身携带的文件。

激战十多分钟后,另一名叛徒张奚若找准位置一枪射向杨靖宇心口,将军顿时血流如注,当场气绝身亡。

杨将军的牺牲充满了太多令人气愤和难以置信的事情,因为那些背叛他的人,将他生生逼入绝境的人全部都是将军曾经生死相依的同志、亲信。

就比如文中开头敌人口中的程、张即为程斌、张秀峰,他们都曾是杨靖宇的部下,更是杨的得力助手,对他的作战习惯可谓是了如指掌。

先说头号叛徒程斌他原先是抗联第一师师长,当时为了应对日寇的“大讨伐”,解决断粮,缺物资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靖宇带领抗联战士在深山老林里建立很多秘密基地,这些秘密基地全部用来储存军需、粮食、药品,甚至是伤员救治休息地,战士们都称之为“密营”。

可以说凭借“密营”,抗联战士得以休养生息,趁敌人不备时再秘密出击,进行战斗,正所谓“夏季入川,冬季上山”。

可一旦出现一个叛徒,就意味着至少一个密营的位置被暴露,抗联的战士就必须转移。

而杨靖宇在蒙江总共设置了70个密营,这70个密营说是第一军的生存命脉也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就在1938年夏天,跟随杨将军征战沙场多年的程斌,带领115人叛变后就被日寇编入挺进队,队伍里全部都是原先抗联战士。

由于程斌是杨靖宇的老战友,两个人熟悉到只要听到枪声就知道是对方的程度。

程斌投降后带着日伪破坏了杨靖宇的70个密营,全军上下顿时陷入绝境。

第二个叛徒张秀峰,堪称忘恩负义之典范,他本是无父无母、大字不识的孤儿,得杨将军怜悯进入部队,不仅学习到了文化知识还成为了警卫员,杨将军视他为养子一般。

没想到1940年开春时,面对日军围剿张秀峰不但胆怯投敌,还带走了机密文件,枪支弹药和部队的全部9000余元军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张秀峰的叛变导致了日军包围杨将军最后的落脚处,而杨靖宇也不得不带领所剩无几的战士转移至深山密林中。

在那之后日军更是纠结了600余人,开始对杨靖宇展开地毯式搜索,在此期间部队里的战士们是死的死,走的走,最终也只剩下杨靖宇一人。

直至杨靖宇遇到自己曾经因购买粮食而熟识的赵延喜,而赵延喜假意送粮但转头就将杨靖宇的位置信息出卖给了日伪军,因此赵延喜也可以算作第三个叛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一枪打中杨将军胸口,致使他壮烈殉国的人就是第四个叛徒张奚若,张奚若是程斌部队里的一名机枪手,也是当初叛变115人的其中一员。

他投敌后看到老领导程斌混得风生水起,也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得知杨靖宇的位置信息后,他就主动跟随日伪军上山了。

双方激战期间,张奚若因熟悉杨将军的枪法路线,他特意等到空档扣动扳机,当场命中杨靖宇胸口,致使将军牺牲。

据说杨将军牺牲的那晚,恬不知耻的张奚若不仅参加了日伪军的庆功会,还在酒桌上大肆夸耀自己射杀杨将军的过程,甚至第二天还帮助日伪军割下了杨将军的头颅,真可谓是狗彘不若。

在杨靖宇牺牲后不久,时任东北抗联第三军总指挥陈翰章将军先是因叛徒出卖负伤,当时没有药物治疗,他只能用树枝插入伤口,辅以布条硬生生将腐肉刮掉。

陈将军牺牲的过程与杨将军一样,都是被叛徒出卖位置,他以左手持枪依靠松树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被日敌用刺刀砍断脖颈,身首分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将军和陈将军牺牲的两年后,东北抗联另一位大名鼎鼎的“北赵”赵尚志也壮烈殉国,他同样也是被叛徒出卖中枪昏迷后被俘,可以说赵尚志最后的日子是一边被敌人抢救,一边被审讯。

直至临死前他还在唾骂日敌,牺牲后同样被敌人将头颅割下,与杨靖宇将军的头颅放在一起。

东北抗联的发展历程几乎可以算作英烈的牺牲史,能坚持到最后的都是革命中最坚定的战士。

无论是杨靖宇,陈翰章、赵尚志还是其他同志干部,他们牺牲的方式都很相似,都是被叛徒出卖走到了绝境,都说再坚固的堡垒若想攻破它,外部攻不破,就从内部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可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叛徒往往比敌人更可怕,因为他让你防不胜防,关键时刻甚至会带来致命打击,而东北抗联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叛徒,大概与以下几点原因有关。

内忧外患

这里的环境分为两种,其一是自然环境,东北冬天气温低至零下三四十度,由于日军不断扫荡,当时东北抗联部队里除了要随时携带武器,帐篷,火炉,锅碗瓢勺甚至是针线都得背在身上。

哈气成冰的冬天,许多战士都没有过冬棉衣,大家只能围着篝火取暖,睡一会醒一会,真是“火烤胸前暖,风吹后背寒”。

到日军扫荡后期为了不暴露目标,许多部队甚至连火也不能生,就这样硬生生地扛过东北的冬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人晚上靠着树上,甚至是石头上睡一会,第二天就再也醒不来,地上就更不能躺,躺下的话当场就会被冻死。

据幸存的抗联战士回忆说,在日敌破坏掉“密营”后,因为没有吃的,野菜、皮带、树皮甚至是鞋底都能成为食物。

刮树皮的话也得先是去掉老皮,能看到里面青一点的皮,刮掉后再放入嘴里使劲嚼,咽下去时犹如刀割嗓子。

没有食物尚且可以想办法解决,但没有药品,对于伤病员来说堪称致命打击。

其二就是斗争环境,东北抗联没有根据地,日伪曾经在北满建立了无人区,凡是跟山区接壤的地方都没有人,这就造成了抗联与民众彻底割离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其与外界状态基本可以算作孤立无援,东北地区与苏联距离比较近,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战爆发后,苏联的军事力量都放在与德国对战,根本无暇顾及东线的中日战争,同时苏联为了安抚日本,还签订了所谓的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不愿意为东北抗联提供帮助和联系延安等事宜。因此在这种饥寒交迫极端艰苦的环境,孤立无援的状态下,一些意志薄弱者就出现投敌的情况。

敌人过于强大日伪军战斗力最强时达到78万人,但抗联人数最多时也不过3万,兵力悬殊,再者日军的14个甲级战犯全部是关东军。

由此可见,在当时东北集结的日本最高指挥官、智囊团,特务头子,他们都是日敌部队的精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武器装备上来说,日敌当时具有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平射炮,狙击炮,装甲车队等,而抗联武器初期尚有步枪、轻机枪。

但后期由于日伪从根源上将东北抗联与外隔离,所以后期武器大多是打仗时缴获而得,两相较下,确实天悬地隔。

再加上日军十分狡诈,他们光是培养“叛徒”还不够,甚至还会将叛徒化装后带到身边,利用村民召开大会时,让“化装后的叛徒”暗中将所有的党员,干部甚至是其家属成员,一一指认出来。

就是为了实行“保甲连坐”之法,这个“保甲连坐”远比“三光政策”更加恶毒,只要一个人与抗联有关系,那么整个村的人都会被屠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日敌为围剿抗联,种种作为灭绝人性,东北抗战环境之艰难确实世之罕见。

内部人员成分复杂当时抗联很多战士确实是因为爱国,为了救国而投身部队的,但也有一部分是以当兵为混口粮,图生存的人,那么当这些人看到粮食物资来源被切断时,可能就会发生动摇。

而且东北抗联部队本身成分比较复杂,既有我党高级将领,东北地区的爱国人士,也有部分东北军,甚至可能也有曾经占山为王的匪首,或是在战场上临时倒戈的墙头草。

这些人是肯定不同于经历过长征考验的八路军,更比不上有丰富游击经验的新四军,当时由于战争形势所迫,并不能对所有的战士一一排查,并且逐步审视、教育思想政治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不能及时对部队进行改编修整,所以一旦在斗争进入相对来说困难时期,革命意识没有那么强的人,可能就会因为害怕牺牲,或者被利益诱惑,思想出现裂变而投敌。

结语:

那么因为或许存在这些原因,叛徒们就情有可原了吗?

并非如此,杨靖宇将军等人的牺牲更让我们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只有我们自己挺直腰板做人,国家才有希望。

不管是杨将军、陈将军还是其他更多的无名战士,他们不管是战场上的刀山火海,还是敌人百般酷刑,从不肯低下头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为有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就像东北老林里一棵树上刻的那行字,“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永远缅怀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