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李天佑的情况。当年固然是林师长的爱将,一别九年,现在究竟如何,把部队交给他放心吗?林罗是怎么下定决心的?多年之后,林妻叶氏曾对李天佑夫人说起过一段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天佑在松江军区当司令时,林带着一位作战参谋到他的防区看地形,一天晚上在一个村子住宿。李天佑发现这个村子背后有一条河,多年打仗他有一种强烈的警觉,如果真的发生战斗,背水作战极其危险。李天佑一晚上没睡好觉,因为那时北满土匪还未完全肃清,万一遭遇了后果不堪设想。李天佑天不亮就叫起林催他赶紧赶路,没走多久,果然一股土匪得知有疑似共军大干部在村子里,过来追击,幸亏县大队在河对岸阻击,偌大一个林总差点在阴沟里翻船。

这段往事自然不能解释为林罗首长火线提拔李天佑的全部原因,但其中透露的两人关系的亲近程度以及李天佑过人的战争嗅觉自不待言。

说起这个故事,大家要注意一个细节,李天佑没睡好觉。笔者查阅关于李天佑将军的传记,多次提到他大战前后睡不着,第一次是平型关战前,他没睡好,自己解释为第一次和日本鬼子作战,全国人民都看着呢,压力大。第二次是三战四平失利后,部队上下怨气很大, 又引发严重的思想压力,一段时间甚至都不爱说话了。再加上他1938年就患上的神经衰弱,很可能1947年4月时仍没痊愈。

强起病体担任一纵司令,确实让人担心。

接下来就说一说坊间盛传的李天佑吃了几年洋面包不会打仗的问题。

三、正名之战

这些传言,有两个来源。

第一个是一纵当年一位秘书。据李天佑上将之子李亚宁所作《我的父亲李天佑》一书所记,80年代这位秘书对将军的妻儿们说:“你爸爸在苏联吃了洋面包,到东北急于打几个好仗。”李亚宁先生推断说,当时的气氛下,这一类风凉话还不是更多。

第二个是1988年纪念辽沈战役胜利40周年时,收录了韩先楚上将生前组织一部分人撰写的《东北战场与辽沈战役》一文,该文提到四平战役时说,这是一个不成功的战例,指出上下指挥员都有轻敌好胜的毛病,也说了一些指挥不当的问题。

但是韩上将分析原因更多地把责任定在东总,而非李天佑上将。这是韩将军的大格局,四平虽系一城一地之失利,但总体决策是谁很清楚,把锅丢给一位纵队司令是不公平的。

包括那位秘书所说的洋面包,也只是客观指出李天佑急于证明自己,而没说李天佑不会打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三打四平之前,也就是双城会议刚开完,李天佑走马上任没多久,就在夏季攻势中狠狠打了陈明仁七十一军的88师,从接战到全歼只用了6个小时,师长韩增栋阵亡。谁敢说李天佑不会打仗?

而且韩先楚也说了,四平失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军缺少进攻敌人重兵设防的坚固城市的经验和手段,才造成失利。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七十一军刚刚在野战中被爆打一顿丢掉一个师,转眼就在四平城中表现那么顽强。时地不同,不可以一理评之。

林罗首长对李天佑很关心,李天佑上报四平失利的检讨总结后,司令员同志亲自给李天佑写了封信,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让李天佑放下包袱。

不光是说说,很快就给了李天佑再次证明能力的机会。1948年3月四战四平,东野投入一纵、三纵、七纵和1个独立师,共10个师的兵力。总指挥就是李天佑和万毅。

最后一次打四平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七十一军大部兵力调走保卫沈阳,留在城中的主力部队只剩下重新组建起来的88师,其余的都是保安警备部队。

战斗过程很快,23小时就全歼守敌,细节就不说了。

笔者看到过一些说法,101明知四平已成瓮中之鳖,特意拿这场战斗送人情,让李天佑白捡一个天大便宜。

李天佑指挥三个纵队,而且三纵司令韩先楚、七纵司令邓华个个都是非同寻常之辈,这个前线搭配,不仅说明野司对李天佑的充分信任,也充分展现出李天佑在东野诸纵队司令中的地位,老大就是老大,谁也不怯,关键时刻能镇得住场子。

收复四平之战固然好打,但哪个司令敢把一次战役当礼物的?何况前三次次次失利,东野全军都有心理阴影,送人情之说不值一驳。

辽沈战役中,一纵作为东北野战军的总预备队,仗没捞着打,没有像四纵在塔山那样大放异彩,不过入关之后打天津,三十八军和三十九军在一个方向作战,东总又命令李天佑统一指挥两个军作战,不用说,能让老二纵司令、当年新四军三师首将、黄克诚老的大腿服气,恐怕不光凭他的番号序列第一。

李天佑上将这一生充满了遗憾,除了缺席抗战征战史略显不圆满之外,他的身体一直不好,1938年时仅24岁就病体缠绵,从苏联回国后也没有恢复的太好,1970年以56岁的盛年辞世,一代虎将过早结束了辉煌的军事生涯,令人叹惋不尽。

本篇完。

点击链接看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