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很多网友都持有质疑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视同缴费之后不仅可以领到过渡养老金,同时这些工龄还能参与到基础养老金的计算,这相当于双重计算,可能存在不公。

最近我的同事老李退休了,他视同缴费11年,过渡养老金达到了2500元,确实令人很羡慕。单单这一项养老金甚至超过了别人整体养老金的水平,可是为什么他的过渡养老金这么多钱呢?没交钱的工龄反而更划算,这是咋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首先我们要知道过渡养老金并不是人人可以领,而是能够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人群,才可以按照规定领取一份过渡养老金。

同时因为工龄的增加,还会带来基础养老金的增加。这么双向计算之后,能让自己的养老金上一个大的台阶。

这就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知青下乡算工龄的文件一出,所有的知青们都欢呼雀跃。

因为工龄在养老金中非常的重要,一旦认定工龄就相当于在养老的问题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目前领取过渡养老金的人群,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中人,再就是1992年年底之前参加工作的人群,因为企退人员的社保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所以那些年限也视同缴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过渡养老金的计算全国并没有统一的计算公式,而是设定了不同的过渡系数,有的地方是乘以1.1%,有的地方是1.4%。

为了更好的给大家解释过度养老金的计算,下面以大连为基准案例分析。

过渡性养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建立个人账户前年限+特殊工种折算年限)*1.4%

看到这个公式,很多人都觉得莫名的熟悉,因为他很像基础养老金,而且它的系数是1.4%要高很多,所以视同缴费的功率算下来还是很“值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例1:仅有实际缴费29年,平均缴费指数1.2,假如2023年大连退休,基础养老金=8661*(1+1.2)/2*29*1%=2763元;

案例2:实际缴费29年,平均缴费指数1.2,视同缴费11年,假如与案例1同时在大连退休,基础养老金=8661*(1+1.2)/2*40*1%=3811元;

如果再算上过渡性养老金,那就是多领(8661+8661*1.2)/2*11*1.4%=1467元。

这意味着11年的工龄能够价值2500元左右,由此可以看出视同缴费的功能要比直接缴费的工龄价值要高一点。

因为很多朋友都知道,如果按照缴费年限15年来参保的话,养老金也就是在1000 -2000元之间,很难达到2500元,除非缴纳高的缴费档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但是这是政策的过渡阶段,当年的企业职工也是想要缴纳养老保险,但是没有设立个人账户,为了认定他们的工龄,每次设定了固定养老金,其实从1993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人群开始,他们的养老金只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过渡,养老金将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对于过渡养老金,有些人觉得不缴费干拿钱,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