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中的总后勤部,国防部,总参谋部都是管理军队的重要部门。后勤部就是负责作战部队的后勤保障,以及军队的后勤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老话讲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后勤保障都是十分重要的。

国防部的职责也很重要,主管军事外交,建设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门。

总参谋部是军队或武装力量军事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或军事指挥机关,主管军队建设,训练,军事情报等方面的工作。如果是在战争年代,总参谋部就是最高军事策划部,制定作战计划,实行作战计划。

因为总后勤部,国防部,总参谋部的重要性。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担任这几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元帅与大将级别的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军队的首任总后勤部部长是杨立三,他是一位在后勤领域取得很大成就的开国元勋。只可惜在1954年11月28日,杰出的后勤工作者杨立三,因病逝世。

下一任总后勤部部长是黄克诚,他在1955年时获得了大将军衔。那也就是说:在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中,黄克诚是第一个任职总后勤部部长的大将。

其实,大将黄克诚不仅在后勤领域做出了成绩,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政治家。在抗战结束后,黄克诚将目光瞄向东北,提出进军东北的战略企图。这一战略思想得到最高总部的认可,说明黄克诚是一位很有战略眼光的开国名将。

在平津战役结束后,黄克诚治理天津,后又被上级派到湖南主持工作。这说明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管理地方也是一把好手。

下一任总后勤部部长是开国上将洪学智。那也就是说:在57位开国上将中,第一个任职总后勤部部长的是洪学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上将洪学智与大将黄克诚一样,都是属于全面型的开国名将。

要知道,洪学智将军原本是军事主官,在最为重要的解放时期,他领导的东野第六纵队,是解放东北三省的头号主力部队,在战场上赢得了铁军的美称。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转到后勤领域,同样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在抗美援朝时期,负责百万人民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及运输工作。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洪学智准时准点,将军用物资运送第一前线,确保作战部队的后勤保障。

请注意:上将洪学智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两次任职总后勤部部长的开国名将。从这也能说明:他在后勤领域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新中国的国防部是在1954年成立的,由于这个部门的重要性,前四任国防部部长都是由开国元帅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任部长是彭大将军,第二任是林帅,第三任是叶帅,第四任是徐帅。除了叶帅是负责参谋工作外,其余三位元帅都是统兵型的名将。

彭大将军曾指挥抗美援朝战争,打败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声名远播西方各国。故此,他也赢得了世界名将的美称。

林帅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名将,领导东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在军事上先后消灭卫立煌军事集团,解放东北地区。解放天津,消灭傅作义军事集团,使得北平和平解放。解放长沙,与桂系军阀集团展开了激战,在军事上重创敌人。此举,为加快华中,华南地区的解放起到了关键作用。

徐帅的军事能力也很出众,尽管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只指挥一个兵团作战。但在解放山西的过程中,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晋中战役。与此同时,世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将他列入我军的五大名将系列。

下一任国防部长是耿飚,他是一位没有军衔的开国将军。在1982年十一月,开国上将张爱萍任职国防部长。这样一来,他就成为57位开国上将中,第一个任职国防部长的将军,还是唯一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参谋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队伍中,就成立了这一重要部门。十大元帅之一的刘帅与叶帅就曾担任过红军总参谋长一职。

不过,新中国的首任总参谋长是徐向前元帅,因身体原因未到职就任,改由聂荣臻元帅暂时代理总参谋长一职。

1954年十月,粟裕任职总参谋长,以他的军事能力,胜任总参谋长完全是绰绰有余。下一任总参谋长是大将黄克诚,前面小编介绍过他,是建国后的第二任总后勤部部长,还是属于一位全面型的名将。

再下一任是大将罗瑞卿,他是政工出身,还是我国的首任公安部部长,在1959年任职总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上将杨成武在1965年至1968年期间,代理总参谋长一职。那也就是说:他是57位开国上将中第一个,主持总参谋部日常工作的开国上将。

杨成武将军军事能力,在开国上将中那也算是佼佼者。投入了华北地区的解放事业,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且在在两场战役中,白袍小将杨成武都取得了很大的战果,是威震军中的一员猛将。

在杨成武将军之后,上将黄永胜与杨得志,都先后担任过总参谋长一职。

由此可见,任职总参谋长的开国将军,都是非常擅长军事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