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小贝氪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近期,具有涨价逻辑的板块表现较好,包括煤炭,电力等,此外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表现也较为突出。为此,36氪财经邀请到了富国中证智能汽车指数基金经理张圣贤,以直播的形式向大家分享对电力、新能源的最新观点,以下为内容精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价中枢存在上涨可能性,适合长期持有

电力方面,由于电价受国家管控,一直以来价格较为平稳,因此电力企业盈利主要来自于成本的变化,即煤炭价格的变化。从前年开始,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之间的供应模式发生变化。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之间开始签订长协,也就是一年签一次,提前确定价格和数量。因而双方的盈利波动都较小,也出现了价格同涨同跌的现象。

政策面上,5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作为顶层设计文件,主要目的在于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新规则中各省市场规则虽然存在差异,各地有一定的规则制定自主性,但是基础制度规将实现统一。文件构建了1+6基本规则体系,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和参与主体。

消息面上,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电网企业要进一步提升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输送新能源比例,加强省间互济,全面提升配电网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公平调用各类调节资源,构建智慧化调度系统。

分红方面,很多煤炭企业近期的分红率在提高。电力企业中,水电、核电分红一直较为稳定,火电方面未来预期也会出现分红。

电力板块的涨价预期方面,公共资源由于有地方政府的补贴,水、电、燃气等价格较低。过去地方政府补贴较多,因此涨价间隔相对较长。现在由于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减少,自身债务压力相对较大,财政收入较少,债务负担较重,补贴减少,所以电价未来会有上涨的可能性。预计未来电价中枢会小幅稳步提升。

需求侧,国内高温天气即将到来,伴随着的是用电高峰的来袭,据发改委公布的1-4月的数据,全国用电量已经出现高达9%的增长。同时,随着AI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数据处理中心的电力需求也预计出现持续上升。所以预计用电需求未来将会逐步提升。

总体来说,对于电力行业,用电需求逐步提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未来 电价中枢存在上涨可能性,适合长期持有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能源汽车最坏的时代已经过去

新能源相关政策出台已经告一段落,预期已经充分反映。财政部等明确了汽车以旧换新资金补贴政策: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节能要求乘用车新车的个人消费者,可享受一次性定额补贴。对报废上述两类旧乘用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在上述“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多家企业实现了销量环比增长。

此外,今年4-5月举办的为期十天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也使新能源汽车的探讨达到高峰。小米等诸多品牌首次登上北京车展,随着汽车进入全球化新时代,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中国汽车逐渐走向世界舞台。车展的召开,使市场气氛进一步活跃,激发了消费者的换车热情,也更大程度释放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消费潜力。

同时,部分行业负面因素也在逐步发酵,美国提出在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等中国产品的关税,但其实对国内汽车总体基本面影响不大,只是会影响市场情绪,影响长期的空间。

我国新能源汽车对于美国电车市场未来预期较低,如果关税实施后,预计关税有大幅度的提高,但中国新能源车企出口美国存量与未来预期销量都较低,整体对整车、电池产业链、零部件企业影响有限。消息面来看,近期较为平淡,新能源汽车指数跟随市场窄幅震荡。总体来看,美国新关税法案,对中国新能源车影响有限。

产业竞争力来看,经过过去两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整车和电池环节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大幅提升,国产车在市场上正逐步实现全面替代。短期而言,虽然整体价格低迷,但龙头车企盈利仍然不错。

中期来看,随着国内车企话语权的增强,价格战会逐步消失。同时,车企出海利润率高于国内,部分车企出口到海外后价格可以实现翻倍,可以弥补国内的一部分亏损。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最坏的时代已经过去,要给时间来等待市场好转,对长期发展仍有信心。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