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门上贴着“进门发财”的红色小字,左侧招牌上写着“法律咨询、民事代理、刑事辩护、商业洽谈”,在湖北武汉汉阳区法院侧门斜对面,律师钟少卿在这里开了一家律咖。米黄色的LED门头、精致的装修风格,和周边用白底蓝字的塑料纸印着“法律服务”的店铺相比,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门后是钟少卿和朋友们聚会放松的空间,咖啡店不大,装修以棕色调为主,几张桌椅整齐地围绕吧台摆放,一只名为“巧克力”的白猫坐在靠近店门的笼子里,观察往来的顾客。咖啡店于今年2月正式营业,在钟少卿的描述中,他试图让这里成为一个给同行休息放松、为顾客提供咨询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少卿经营的律咖。图/九派新闻余兆晨

法律咨询与咖啡结合的创意引来很多关注,有网友特意前去打卡。一些争议也随之而来,部分网友认为钟少卿开店的行为与法规相悖。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指出,根据2010年6月1日起施行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在律师事务所住所以外设立办公室、接待室承揽业务的,属于“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七条明确禁止律师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否则,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下的处罚。

赵良善表示,就本事件而言,律师借开咖啡店之名,行招揽律师案件业务之实,涉嫌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属于违法行为。其介绍,类似该律师在律所之外私设办公室、会所等承揽业务的案例并不少见,较为普遍,此类律师不仅是在给自己挖坑,也是在败坏律师行业风气,无形损害了律师行业声誉。

一位到店购买咖啡的律师看来,“如果店里主要是卖咖啡,只做相当于法律援助的简单咨询,那还可以,但如果是指望它来引流,我觉得还是不太好。”

面对质疑,钟少卿回应,当初开店时没想太多,只是希望大家一起玩一玩,律协曾到店看过,确实有包括门头在内等一些细致的问题需要更加合规,目前在慢慢改善。

以下是钟少卿的讲述。

[1]最大争议在于是否合规

上个月,有个江苏的同行在这边开完庭,拍了张我们店门头的照片,发在一个500人左右的江苏律师内部群里,引发了很多讨论。刚好群里有一个我的朋友,把聊天记录转发给了我。我意识到,越来越多人关注我们了。

社交平台上也火了,上次还被一个业内大v“翻牌”,很多外地朋友专门过来打卡。目前距离最远的是一位从广州来的律师,他坐高铁到武汉站,然后花四五十块钱坐出租车过来。

真的蛮惶恐,说实话我觉得我们搞得不是蛮专业,因为这是个老小区,电量负荷量最高五千瓦,但专业的双头咖啡机都要五千多瓦、六千多瓦,我们就只能搞个三千瓦的单头(咖啡机)。

刚开始在社交平台上有流量时,出现了各种评论,有些是正面的,当然也会有争议,这个事情律师能不能做?是否合规?有的人觉得打了擦边球,有人提到非法经营相关的一些问题,(给我们)扣了一个很大的帽子。

首先我们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了解,但是当时开店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觉得就是大家一起玩一玩。第二,其实我们也不是特别想通过这一块来竞争,因为我们自己心态都比较放松,没有想过一定要做到行业第一,要开连锁、上市,就是想大家一起放松一下,不要那么焦虑。

律协的领导也来关心过,说需要我们更合规、专业化,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一开始没有想到那么细致的问题,比如“刑事辩护”的宣传标语不能打在招牌上,我们也在慢慢改善。

目前,咖啡店的营业时间是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6点。店里一共三个人,我的合伙人、一位主要负责平常接待的店员,还有我。

三个人里,只有我是律师。我一般上午做律师工作,下午两三点搞完就过来。如果有客人要聊事情,我会约在店里。有时中午或下午开完庭,有些熟悉的法官会过来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少卿制作咖啡。图/九派新闻余兆晨

除了咖啡,我们也想过把晚上的时间利用起来,搞日咖夜酒。我们买了一些调酒的酒具,想调着玩一下,搞点小火锅吃吃。也想过能不能和法院联动,弄一些普法课堂。想法很多,但是落到实处,确实精力和时间有限。

现在确实感觉到了大家的关注。既然有人关注了,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包括咖啡业务上、整家店的营业状态等等,除了尽量让人感到舒适,还希望能让大家感到专业和用心。

[2]“一杯咖啡解决一个法律问题”

标语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喝一杯咖啡也就10~15分钟,一些简单的问题都可以向我们咨询。其实这话说得有点夸大,主要是想尽量给大家一点点解答。

我没有通过咖啡店拿到任何案子,一开始,我有过商业上的考虑。但到后面发现,如果通过帮助他人获得成就感,也足以支撑我们开这家店。

来店里问的很多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他们没有那么懂手机,也没有别的询问渠道,对于法律信息的获取,其实就是靠小区门口的这些法律咨询公司。他们对遗产、家庭纠纷比较关注,咨询的事情都比较简单,我们教他们怎么写诉状、怎么到网上立案,都是公益的。今年2月开店到现在,咨询的人,一两百个应该有了。

我碰到一个奶奶,印象很深,她经历了国企改制,下岗,计算工龄,最后没有得到相应的工龄待遇,走了很多诉讼。基于我的感觉,这并不是一个法律需求,其实是一个心结,她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需要这个“理”,但她心里想的“理”和我们的法律程序是冲突的。这和一般的案件还真是不太一样,所以要多开导她,我也跟她的子女聊过,让她转移一下注意力。

我是汉阳人,就住在附近,外公家也不远,这里有熟悉的环境和人,给我一种家的感觉,街坊邻居知道我开了店,有时候会专门过来看一看。多的咖啡粉,我们会装在小袋子里,给周围的阿姨和奶奶拿回去当除味剂,或者给种花的爹爹拿回去当肥料。

咖啡店每个月的运营成本在1万元左右,目前是亏损状态,我每个月都要拿一笔钱填补,反而让我更有做律师工作的动力。以前我比较“摆”一点,一个月搞一两个案子,一个案子大概收入一两万元,我觉得就够了,有了这家店后,肩上的担子重了一点,逼着我去多做一些案子。

以前也不会想到要存钱,天南海北的到处旅游,现在想法有了改变,手上不存点钱,下个月要是没案子怎么办?房租怎么办?店员工资怎么办?所以开店反而改变了我的一些生活习惯,对我个人来说也确实是一种好转。

[3]坐下来舒口气

我跟店员说过,如果顾客说自己是律师,要问一下是实习的还是执业的,如果是实习律师,我们都给打5折。

网上有个梗,在武汉招一个全职司机要3500(元)加社保,招一个清洁阿姨要4000(元)加这样那样的待遇,但如果要招一个985大学毕业、会开车、又可以为你擦桌子做清洁的法律实习生,只需要2000块。

实习律师要熬过艰难的时间才会有成长和收益。我实习时,工作强度比较大。当时,我们在做一个业主维权的案件,业主差不多有三四百人,不同人有不同的问题,有的问题在群聊里回答了一遍,被刷上去了,又要再回答一遍。

每个人的诉状材料都要整理,时间也比较紧,那一两个月连着加班,几乎没法睡觉,一沓沓的案例材料铺满了一间很大的会议室,那段时间就在办公桌旁边放一张行军床,醒了就工作。

当初进入律师行业也是机缘巧合,因为家里有长辈是律师,加上我喜欢自由。我从小比较叛逆,不是那种好好读书的孩子,在武汉上大学时学的是新闻。后来毕业,家里让我去考公,但我不太想要那种稳定得能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就喜欢到处折腾。

2022年,我离开所在团队,成为一名独立律师,民事、刑事的案子都接。

做律师时,遇到的最大挫折是当事人的不理解。比如,有些当事人对刑事案件的认知不足,认为律师作用不大,主要靠关系、靠花钱,有人告诉当事人,花50万元可以帮她把老公“捞出来”,但从案件情况判断,她老公不符合取保条件,案件也不符合取保内容,在不可能取保的情况下,她把钱花了,最后也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

跟她沟通的过程中,我尽心尽力地分析了这件事情,以及可能会涉及被骗的风险,反而引起她对我的情绪反弹。最后在案件结果出来之前,她甚至要投诉我,要退钱。我只能跟她说,“如果你觉得我不是那种可以帮你找关系的律师,我就把钱退给你。”

后来我发现,家属需要的可能更多是情感上的安抚,或者一个渺茫的希望。我接的刑事案里,嫌疑人80%是男性。我接触的都是一些女性家属,经常会在凌晨接到她们打来的电话,哭着问我“这件事怎么办”“孩子还小怎么办”,除了专业上的帮助,我还需要做一些心理疏导,接纳和安抚她们的情绪。但其实我们也是普通人,也需要很多的时间来放松一下自己。

对我来说,涉及诉讼的事情,不管官司输赢,内心都会有种焦躁的感觉。如果法院旁边有个位置能够让我坐下来舒口气,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其实也蛮好的。

我开这家店,最初的设想就是,大家在开完庭后,过来休息休息,撸撸猫、听听音乐、发发呆,不管开不开心,在这里化解了,走出店门,重新再去过自己的生活。

九派新闻记者彭茸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