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一种神奇而奇妙的力量,它不仅能从根本上塑造一个人的一生,更能促使人们为信念做出超越个人与自我的行动。然而,在许多没有信仰的人眼中,信仰往往被视作迷信、非理性,甚至是超越逻辑的存在。然而,这些有信仰的人所拥有的力量却超越了寻常人所能企及的境界。对于信仰的价值与利弊,取决于信仰者所奉行的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仰”一词最早出现于《华严经》,指的是对佛、法、僧三宝的笃信与奉行。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源自印度,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尤其在亚洲国家有着众多信徒。然而,不同派别对于修行方式的理念迥异。在印度,盛行一种称为“苦行”的修行方式,与佛教中的苦行有着巨大差异。这些宗教理念要求修行者忍受一般人认为是痛苦的事物,以锻炼忍耐力与超越物欲,以达到修行的最高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马尔·可杰是一位信仰印度教的苦行僧。在成为苦行僧之前,他像其他中产阶级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拥有美满的家庭,稳定的工作以及三个孩子。然而,一天早晨醒来,他的人生突然改变。据阿马尔·可杰所言,他在梦中获得了神的指引,决定放下一切,全心全意地侍奉印度教的神湿婆。于是,他褪去了尘世的装束,穿上了简朴的苦行僧衣袍,开始了他的信仰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教奉行“苦行”的理念,认为人必须经历多次轮回才能进入天堂得到神的眷顾。然而,有些人希望在此生中获得神谕,进入天堂,苦行被视为一条捷径。因此,许多印度教的苦行僧甚至不洗澡终身、长期断水、躺在钉子上,甚至行走在炙热的木炭之上。他们不寻求物质享受,而是在身体上寻找痛苦来锻炼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阿马尔·可杰在街头流浪苦行三年后,感到自己并未完全与物欲观念划清界限。于是,从1973年开始,他举起右手,坚持着这个姿势,秉持着“享誉”思想,做了整整40年。四十年后,他的右臂定格在了肩膀上,已失去知觉,甚至再也无法放下。阿马尔·可杰的经历证明了信仰的力量之巨大,但这种信仰却显得过于极端。优秀的信仰应当对生命和周围环境有促进作用。然而,阿马尔·可杰所坚持的信仰究竟是对还是错,我们无法评判。毕竟,只有信仰者才能深刻体会到失去与得到的内在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