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之生,本于人情而已矣。

湘江龙音

——御制名家古琴藏珍

预展时间

6月9日至各专场开拍前一天

预展地点

北京国贸大酒店

拍卖时间

6月14日「星期五」19:30

湘江龙音—御制名家古琴藏珍

拍卖地点

北京国贸大酒店 拍卖厅C

请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电子图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唐代,诗人们多用“素琴”一词来表示古琴。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李白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素琴”,出自晋代的陶渊明的典故。《晋书•隐逸传•陶潜传》说,陶潜有素琴一张,无弦无徽,每逢朋友聚会,都要抚弄一番,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盛唐时期,道士司马承祯(639~735)就偏爱清素空灵之乐,弹琴奏乐也与其修仙之道相连。他著有《素琴传》,详细记载素琴之艺术性,据载,司马承祯斫琴后携琴同游于自然山水之间,奏琴以“遁世无闷,有托心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至今日, 亦有当代文人雅士寄托琴乐,以寻找“托心之所”,排解世事之中的苦闷与忧愁,寻找平心静气、和悦心神的心境。

北京保利2024春拍诚意推出明代仲尼式文人素琴三件,大音希声,不工而工。清素者,以山名桐柏,而桐树生焉。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道法自然,从素琴中再现明代文人情怀。

1/

郑正华递藏:

朱致远制仲尼式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扫码欣赏此琴演奏曲目

▲Lot6304

明 「赤城朱致远製」仲尼式琴

RMB: 5,000,000-8,000,000

琴 L:122cm 隐间 L:112.5cm 肩 W:19cm 尾 W:11cm

腹款 :

1. 「赤城朱致远製」

2. 「明龍丘祝公望脩」

3. 「十然改治」

出版:

1.《大雅清音古琴古樂展古琴介绍之四》,基隆市文化中心,1989 年 5 月

2.《古琴纪事图录》,台北市立國樂團、鴻禧美術館,页 144-145,2000 年 4 月

3.《渔樵问答—琴箫合奏专辑》,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雅清音古琴古樂展古琴介绍之四》

基隆市文化中心,1989 年 5 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奏专辑《渔樵问答—琴箫合奏》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年

历代斫琴名家中有朱致远盛名于元代,并为后世琴人尊崇,所制仲尼式琴形制秀美, 工艺精良,音色出众,自大明开始便估值价比万金。

这张仲尼式琴通长122厘米,肩宽19.2 厘米,尾宽13.8 厘米,有效弦长112厘米;琴肩当二徽八分,琴腰居八徽至十一徽;长方形池沼,龙池内纳音隆起,左侧刻楷书款“赤城朱致远制”,右侧刻楷书“明龙丘祝公望修”,纳音为杉木,色深黄,木质古旧;凤沼左侧刻“十然改治”;琴岳尾是紫檀木和红木的混合,其中红木为原装,紫檀大概是明代修复补配所为。

琴体素髹黑漆,琴面流水断纹间以少量冰片断纹,琴底流水断纹,漆质坚硬,漆面由内向外泛出微光,温润中透出晶莹。从琴的形制、斫制工艺、漆面肌理状态、池沼内题刻的款识等要素判断,这是一张标准的朱致远琴,现藏家是民族音乐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郑正华先生。

此外,南京艺术学院臧卓敏在《唐宋元时期天台地区文化考略》一文中,充分挖掘了天台山的古琴文化资源。

从东晋文人孙绰《游天台山赋》中描述的“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论至唐代 400 多位诗人游历、定居天台山,玄圣与灵仙并列、天人合一的境界确是天台山真实的写照 。臧卓敏在文中还记述唐代司马承祯隐居天台三十余年,在那里完成了《天隐子》、《坐忘论》、《服气精义论》等道家论著,明代《永乐琴书集成》记载他作《 素琴传》,传中记述了司马承祯在天台山弹琴、斫琴的经历,充分体现了他践行儒家“和”与道家“天人合一”琴学思想。及至元代,天台除了朱致远以外,还有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曾任天台县尹,以琴会友,曾作《赠天台蔡仲玉琴赋》和《送琴生李希敏序》,主张琴乐要“道法自然”、“不工而工”。

现观朱致远这张素琴,虽经不同朝代琴家抚弹、研究、修复,依然温润内敛,其间所承传的正是司马承祯《素琴传》所追求的“用白贲之全质”与“导和之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郑正华在张子谦老师家中习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9年,郑正华(右)与张子谦老师参加「上海之 春」

演出琴箫合奏《梅花三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一代上海琴人

前排左起 : 張子謙、鄧寶森、吳振平、沈仲章、石煥堂、邵大蘇之女

后排左起 : 樊伯炎、陳重、王吉儒、姚丙炎、馮舜欽、胡維禮

此琴为民族音乐家郑正华家族藏琴。

郑正华1946 年生于上海,祖籍宁波,少年时期师从笛子演奏大师陆春龄,后又拜师孙裕德学习琴箫合奏, 1963 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开始向广陵派古琴宗师张子谦学习古琴, 两人亦师亦友,曾在 1979 年“上海音乐之春”琴箫合奏“梅花三弄”。进入 80 年代之后,郑正华赴温哥华探亲,不巧亲戚刚刚回香港,郑正华靠教授古琴维持生活,最终也是靠古琴技艺获得移民资格,成为UBC大学民音系教师,并于1983 年成功斫制“龙吟”古琴,1985 年他斫制的另一张琴被加拿大国家博物馆收藏。郑正华先后受邀到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国家博物馆,以及台北、高雄、宁波等地做古琴专场演奏,出版笛、 箫和古琴演奏专辑 12 张,并致力于教学工作,桃李芬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正华携朱致远琴至宁波慈城举办雅集,2023年

2023 年5 月28日,郑正华携朱致远琴至故乡宁波慈城举办雅集。殊不知此地距离600年前朱致远斫制此琴的台州市天台县百余公里,该地区自唐宋元至今琴学能够贯通,除了文献记载和非物质技艺以外,传世琴器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传承载体了。

2/

典型文人用琴:

明 「海表龙音」仲尼式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扫码欣赏此琴演奏曲目

▲Lot6302

明 「海表龙音」仲尼式琴

RMB: 3,000,000-5,000,000

琴 L:120.5cm 隐间 L:110.5cm 肩 W:18cm 尾 W11cm

款识 :

1. 「海表龙音」

2.「吟涛响松」

• 冯舜钦旧藏

• 郑正华藏

展览:

• 台北古琴艺术节唐宋元明百琴展,2000 年

出版:

1.《大雅清音古琴古樂展 古琴介绍之六》,基隆市文化中心,1989 年 5 月

2.《古琴纪事图录》,台北市立國樂團、鴻禧美術館,页 142-143,2000 年 4 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雅清音古琴古樂展 古琴介绍之六》,

基隆市文化中心,1989 年 5 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琴纪事图录》,台北市立國樂團、鴻禧美術館,

页 144-145,2000 年 4 月

此琴仲尼式,琴边收圆不起角,腰部内收较小,琴体纤细,做工精秀。琴面桐木斫,硬木岳山冠角。徽位螺钿小巧雅致,星罗井然,文质彬彬。长方形龙池、凤沼,口沿立壁均贴以赭色斑纹湘妃竹片,细节考究。琴首至肩及尾,形体舒展,比例关系和谐,端庄且秀美。不仅视觉上和颜悦色,音色上古静润远,属典型的文人用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琴为冯舜钦先生旧藏并于 70 年代转让郑氏。冯氏之琴事小记,又见沈兴顺《弦外杂录》,台北市立国乐团、鸿禧美术馆编,《古琴纪事图录》,页267,2000年。

冯舜钦,生卒年月不详(1930-1996 左右)。今虞琴社会员、 琴器鉴藏家、海派山水盆景大师,曾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今虞琴社顾问等职。主要活跃于七十至九十年代,本职工作为电车司机,业余涉猎广泛,尤精盆景、古董等。

因善于修补老琴,尤其是拍面、刹音问题,故常于琴坛名家 间访游,如沈仲章、姚丙炎、胡维礼等。并活跃于雅集, 如月集、新年雅集等。更是多有帮助琴友的举动,如替南方琴 友费闵渠等订购的琴弦,并告知上弦须知。1980 年今虞琴社正式复社时,冯先生也积极参与。又由于彼时琴人手中所拥有的琴供需不匹配,冯先生于七十年代起,就在收藏老琴 之余,发展了中间介绍买卖老琴及周边器用的副业,经手大量名琴, 曾售琴与沈仲章等。冯氏藏琴于八十年代开始散佚, 部分重器流落海外,复又回流,如北宋名琴「虞廷清韵」。

冯氏之琴事小记,见沈兴顺〈弦外杂录〉(《古琴纪事图录》,页 267,台北市立国乐团,2000 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琴纪事图录》,页 267,台北市立国乐团、鸿禧美术馆编,2000 年

3/

闽派琴家家族传珍:

明 「光化二年」仲尼式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扫码欣赏此琴演奏曲目

▲Lot6303

明 「光化二年」仲尼式琴

RMB:1,000,000-1,200,000

琴L:123cm 隐间L:114.8cm 肩W:19cm 尾W:13.5cm

款识:「松雪斋」

腹款:

1.「光化二年」 2.「升」

1. 陈琴趣旧藏,1947-1984 年

2. 陈长林旧藏,1984-2007 年

3. 北京荣宝,2007 秋,lot813

此琴仲尼式。螺钿为徽,月下抚琴时隐隐生辉,如蕴星光。形制规整,线条爽朗挺拔比例关系得当。肩起二徽半,腰至八徽和十一徽间,上承南宋风格,又肩耸而不狭。龙池凤沼为长方形。龙池刻双钩「光化二年」款,凤沼刻「升」字款。琴底板刻「松雪斋」款。经 CT 探看,历史蕴积的漆层掩盖下,琴轸下方刻篆书六字,揣读为「澂虚簃第五琴」。

「簃」,楼阁边相连小屋名也。「澂虚簃」主人自然是精通琴器原理甚至擅于演奏的文人雅士。历史记载总有残缺,明代以「澂」为号的琴界人物自然很少。 虞山琴派创建人严天池(1547-1625) ,名瀓,字道澈, 号天池。 主持编写了《松弦馆琴谱》,被琴界奉为正宗,虞山琴派由此名扬海内。 自明至清,虞山琴派主要琴谱有十几种之多。 此派崇尚「音必当正律,重音而轻辞」,其特点可概括为清、微、澹、远四字,琴曲风格为「清微淡远,博大和平」,历来为琴史所推崇。 所谓「澂虚簃」的主人,会不会是严澂此公? 姑且言之,以质大雅。

琴器髹饰工艺历来尚素,琴体髹黑漆。工艺如同其形制一样,灰漆工艺法度森严,鹿角霜灰胎均匀的覆盖在胎体 之上,稜角线条挺拔、硬朗,灰漆质地坚实,漆色精润剔透。琴体表面发流水断,断纹平整无剑锋,抚弹无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澂虚簃第五琴 (corona panel CT 照片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长林先生使用该琴演奏《流水》,1987年1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长林回忆此琴家藏渊源,2007年

此琴为闽派琴家陈长林家传藏琴。

陈长林,1932 年7月生,曾用名陈长龄、陈长令,福建福州人,古琴理论家、演奏家,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系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武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1946年随父亲陈琴趣和表姨吴子美两位闽派琴家学习古琴。1951年加入今虞琴社,1956 年加入北京古琴研究会,又向吴景略、张子谦、查阜西等名家学习,在闽派基础上兼习各家之长。

据陈长林回忆,此琴是其父闽派琴家陈琴趣于1947年卖掉多年收藏的许多珍贵古钱币筹款在福州买到,以供抚弄。陈氏宝藏此琴经 60 年。

于演奏家而言, 音色是对一张琴相对最为重要的要求。此琴一至七弦;散、泛、按三种音色;上下三淮,皆和谐统一、刚柔合度、阴阳清朗、匀整通达。其【散音】纯正质朴、沉静文雅、声声匀整。【泛音】 鲜活有致、气韵生动,如泉水潺潺、松风远沸。【按音】韵致细腻传神、起伏自然,如白云悠悠、空山寂寂。

@北京保利 2024春季拍卖

敬请关注